第一百零六章 忠奸難辨(第2/3頁)

(注:金聲桓歷史上其實也有過屠殺劣跡,但不如江陰和嘉定三屠那麽出名,所以沈樹人不知道。他屠過贛州,歷史上他先投降方孔炤,後來方孔炤獲罪被調走他才投左良玉。

最後左良玉死了他跟著左夢庚降清,算是跟著故主一起投降,沒什麽主見,所以相對而言漢奸罪行不算大,最後也反正了。)

盤算著對這些家夥的處理意見,沈樹人很快就到了巡撫衙門。他也顧不上拴馬,直接飛身下馬把韁繩拋給王得仁,自己直接拿著公文和家書、信物讓人通報。

門衛聽了他來路,倒也不敢怠慢,先接過方以智的家書、飛跑著進去通報,一邊先把人引過兩進院子、在內院等候。

不一會兒,就聽到體面腳步急促,一個年近五旬的長髯老者,小跑著迎了出來,在燈籠的余光下仔細看了幾眼,這才伸出手:

“賢侄遠來不易,那麽年輕便能官居兵備,假以時日前途不可限量!犬子能與賢侄同年,是他之幸,快請快請!可是黃、隨二州遇了流賊大舉入寇?有多少人馬?竟要賢侄親自來此求救?”

方孔炤倒是一點都沒跟他見外,說話語速很快,一溜煙先問了一串問題。

沈樹人剛要陳述,卻有點發不出聲音來,原來是趕路太急,喉嚨幹燥如冒火,剛才還不覺得,現在一口氣緩過來,反而撕扯難耐。

他連忙要了一碗溫水,被方孔炤拉著邊走邊飲,到屋內坐定,這才喘息勻了開口:“賀錦、賀一龍聯手來犯!下官來求援時,已經聚集了兩三萬兵馬——

並非虛張聲勢,實打實交過手的就有兩三萬!後續還有流賊援軍沿著桐柏山信陽道不斷南下,怕是用不了數日,便能湊齊五萬大軍!

下官在孝感,只有五六千士卒固守,若是攻打太急,只能是徐徐退卻,退入孝感縣城死守了。還請撫台大人撥給援軍,救黃、隨二州軍民!

原本若只是面對賀錦一家,下官絕不怕他,但賀一龍駐地在信陽府,居然都翻越桐柏山來隨州助戰,下官實在難以抵擋。

而且下官有一事不明,為何朝廷在河南的官軍不抄他老巢呢?賀一龍難道不怕被圍魏救趙、丟了信陽?”

方孔炤聽得很仔細,越聽也是眉頭皺得越緊,最後才長嘆一聲:“原來如此……賀一龍原來也是被你那邊牽制了,賢侄此番,倒是為朝廷承擔了不少壓力。

可惜,本官這裏,眼下也沒有援軍可以派給你——實不相瞞,就在兩天前,楊閣老在襄陽,行文非常緊急,把我這兒的兵馬,一半多都調走了!

我原本據理力爭,說我在荊門、當陽、夷陵等地,要封堵張獻忠,如果調走,絕對會導致張獻忠沖出荊山、再次為禍的。

但楊閣老依然不從,他派了萬監軍親自來調兵,還帶著陛下的旨意——三月中,黃台吉再次入寇,已經圍了錦州祖大壽。月底時,消息傳回京城,陛下便把洪承疇全軍,及薊遼、宣大八總兵,全部調去遼西,與韃子決戰。

又十日之後,也就是八天前,陛下的旨意送到了楊閣老處,讓楊閣老抽調荊楚河南之兵北上填補。左良玉又不可能被調動,楊閣老只好先把本部人馬交了出去,又從我這兒調了萬余人,到襄陽周邊布防,對付李自成。

另外,原本在鄖陽的袁繼鹹,如今已經直接被調走北上了,他的兵一個都沒留下,鄖陽那邊的羅汝才,也要靠楊閣老手頭這點人馬撐持了。

我手頭現在只剩下八千人,還要堵住西邊荊山裏的張獻忠,如何能去黃州救你?但凡再少一點人,我自己都隨時可能被張獻忠包圍破城!

你那兒,我估計楊閣老原本也是想通知的,可能就是因為賀錦、賀一龍南下,漢水下遊道路不便,楊閣老沒直接跟你聯系,而是先送來我這兒,讓我設法走長江水路轉送給你——

楊閣老下令時,應該也還不知道你的窘迫,我看那賀錦、賀一龍敢動手,多半也是發現了朝廷兵力被調走,河南也空虛,才敢把信陽之兵南下。”

沈樹人聽到這裏,饒是他心理素質再好,也不由腦瓜子嗡嗡的。

梳理了半天,他才捋清現狀:湖廣戰場上,楊嗣昌本部的嫡系人馬,就這麽因為黃台吉的壓力,被調走了大半。袁繼鹹的人馬,全軍被調走。

等於是湖廣戰區要靠方孔炤的部隊,加上沈樹人自己的部隊,還有楊嗣昌的少數親兵,來撐住全局了。

沈樹人忍不住抓耳撓腮:“陛下怎麽能這麽病篤亂投醫?我們就剩下兩萬官軍,怎麽可能同時面對革左五營和張獻忠羅汝才、甚至還包括李自成的一部分偏師?”

方孔炤把楊嗣昌給他的公文推過去,讓沈樹人自己看,一邊跟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