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5頁)

稚童,五六歲大,竇三娘莫名想到李承乾。這個年歲與李承乾剛好符合。是他嗎?

堂堂太子微服出宮也就罷了,偏偏這麽巧還撞破拐子之事?會不會也太巧合了點?

而且那孩子明明都已到拐子手裏了,只等交易,為何突然發生這種事?莫非是那孩子命格特殊,知道自己有危險,冥冥中向人求助?

可此女是雙星同宮啊,是會覆唐的。怎會向李承乾求助?

哦,不對。有李承乾在,此女的隱星恐會一直沉寂,顯現不出來。而且稚童是李承乾只是她的猜測,還是毫無根據的猜測。若不是呢?須知世間並不缺機敏的天才。

竇三娘手指微微蜷曲,再問:“還有別的嗎?”

“有。據說這位小娘子未出生前,綢緞鋪東家的夫人前去寺廟上香,大師曾說她腹中孩子命格尊貴,每遇危機,自有上天庇護,化險為夷,遇難成祥。”

化險為夷,遇難成祥。又對上了。

眼見她神色逐漸變幻,阿玉猜出幾分:“公主覺得此女才是正主,如今我們手裏的這些孩子都不是?”

“你覺得呢?”

阿玉啞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好似確實如此。

“查清綢緞鋪東家的日常軌跡了嗎?”

“沒有,但打聽到他們這幾天關了鋪子,去了凈禪寺。說是小娘子這次能有驚無險、平安歸來是神佛護佑,因此帶孩子前去跪拜謝神,會住上幾日,也算是聽聽經文沾點佛光給孩子收驚。”

“凈禪寺。”竇三娘低喃。

阿玉心頭一緊:“公主,我們已經拐了幾個孩子,長安府衙那邊查得緊,不

如算了吧,還是想辦法出城得好。”

“出城?既然查得緊,怎會讓我們輕易出城?再說,如果這幾個孩子都不是,我們便是帶出去了又有何用?我們冒險來一趟長安,總不能空手而回。”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有父親的前車之鑒在,吳峰說她沒有入主帝宮之相許是真的,她需要武姓之女也是真的。沒有武姓之女,她怕是什麽都做不成。這次走了,下次未必還有機會。

做大事者,當有決斷有魄力,萬不可如父親一般瞻前顧後,致使功敗垂成。有些險,她必須冒。

********

凈禪寺。

人潮湧動,煙霧繚繞。這樣的寺院不愁經濟,除信男善女添的香油錢,解簽錢外,每日的佛香蠟燭都能賣出去不少。似後世,寺院為了保證自己的收入,慣常是不允許他人在此販售商品的,不管是香火還是其他。

但凈禪寺不同。主持也算有幾分憐憫之心,因而這裏總能看到一些稚童與半大小子在香客間穿梭,遊說兜售,賺取一份收入補貼家用。有賣自家所制香燭的,有賣糕點的,還有冬日賣熱湯夏日賣凉飲的。

其中有個賣糖葫蘆的,十分有趣。他賣的糖葫蘆不只有山楂做的,還有柑橘做的,林檎果做的。花樣繁多,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偏偏他還挺懂得招攬生意,不會幹等著別人來買,會主動上前詢問,向人推薦,介紹自家糖葫蘆的優點。

有些奔著新鮮買一根,有些為給孩子甜甜嘴買一根,有些瞧著半大小子生活不易買一根,更有一些純粹被他纏得煩了,不想理會,花點錢買個清凈。

譬如眼前這位。

收了錢,將兩根糖葫蘆遞過去,一整個草棒子的貨品就賣得差不多了。薛禮喜滋滋數著今兒的收入離開人群,悄然轉入內廂房。

李承乾與長安令正等在此。

“看到了嗎?”

“看到了。那日不過一個照面,印象並不深刻,若讓我準確描述,我怕是說不清。但如果再我親眼瞧見他們,我肯定認得出來。前頭沒理我徑直入殿的那個青衣女子以及後來被我拉住,不耐煩聽我介紹糖葫蘆,迫不及待掏了錢買下脫身的便是。”

李承乾挑眉:“你確定?”

“確定。”

長安令會意,給旁邊的便衣捕頭使了個眼色,捕頭出門,混入香客之中。他自然會把消息傳遞給早早藏於此間的同僚,盯死這兩人。當然,這回來的恐怕不只這兩人。這兩人只是剛好被薛禮認出來的,還有未被認出的。

想到此,捕頭神色微斂,不免感嘆起來。

要說那位小郎君可真是個奇人,先不談他廣撒“傳聞”引蛇出洞的主意,便是那糖葫蘆品種之多樣,花式之繁多,就足夠讓人驚奇。

世人皆有好奇之心,這等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糖葫蘆自然十分吸引眼球。來寺院上香的,不管是求佛還是還願,大多都會忍不住過來瞧幾眼。便是不愛糖葫蘆的,薛禮若主動上前介紹,也會隨口問上兩句。

在此等情況下,若有對此毫不在意,甚至在薛禮找上遊說後直接拂袖而去或是迫不及待花錢脫身的,便是重點懷疑對象。如果他們還露出緊張或警惕之態,且有四下環顧、借閑逛之名到處探查的舉動,那不用說,定然有問題,還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