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5頁)

曲轅犁淘汰了直轅犁的犁衡,縮短了犁轅,不僅減輕了犁架重量,還解決了直轅犁的回轉相妨問題,操作起來更為靈活便利,事半功倍。

李承乾知道,夢裏所說的大唐差不多就是他如今所處的時代。那麽所謂的唐朝發明,應該也是他們一朝的發明。但他們現在用的仍舊是直轅犁,不是曲轅犁。

李承乾歪頭細想。父親在說曲轅犁時,還提過一個故事。

相傳在貞觀年間,定州鼓城有個叫做魏全的人,因母失明,請人占蔔求醫。但請來的人沒有為其占蔔,而是拿著斧頭在魏家繞了一圈尋找什麽東西,後來發現一株彎曲的桑樹枝葉子遮掩了井口,便砍下桑樹枝做了一架曲轅犁。

魏家用這架曲轅犁耕地,十分便利省事,獲得了大豐收,魏母心情大好,眼睛復明。這就是有關曲轅犁的起源故事。

李承乾托腮,貞觀年間?他們現在年號武德,阿翁是第一任皇帝,沒有別的年號。也就是說貞觀在以後?時間還沒到,所以沒有曲轅犁?

不行。《論語》裏頭說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夢裏父親也說了,從曲轅犁到直轅犁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更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農業發展的前景。

農業必須發展,他系統裏還有那麽多沒解鎖的東西等著種呢!所以曲轅犁必須盡快做出來。鬼知道距離故事中的貞觀還有多久?而所謂的貞觀年間又是哪一年?

他等不起!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來。

李承乾當機立斷,叫來宋威,讓他去請個會做犁的木匠。宋威笑眯眯:“小郎君不知,因您喜歡農事,有關農事的一應人員小的與醉冬都留意著,早就請了做犁的人來莊上做活,如今咱們莊子田地耕種所用的犁轅全是出自他之手。”

李承乾忍不住再次感嘆宋威與醉冬的能力,太給他省事了。

做犁的匠人被帶過來,名喚孟海,三十來歲,一手木活做得十分利索,據說是祖傳的手藝,往上數幾代都幹這個。

李承乾就著直轅犁與他解釋如何調整。其實雖然曲轅犁的效果比直轅犁好很多,但從外觀而言,改變並不大。其一將犁轅從長直變成短曲;其二在轅頭增加轅盤,便於調頭與轉彎;其三將犁壁改成圓型,用以減少阻力,斷絕草根的生長。

李承乾根據夢裏見過的曲轅犁結合父親的解說一一講給孟海聽,孟海雖不明白為何要這麽改,卻拍胸脯保證:“小郎君放心,今日時辰有些晚了,但我回去就動手做,最初明早一定做出來。”

“好,我相信你。”

一句相信讓孟海抖擻起來,今晚他就是不睡也一定要把小郎君交待的任務完成。

次日,李承乾依約前來,便見孟海眼底烏青,但精神煥發,將曲轅犁抱在懷裏,神色雀躍。

“小郎君,你要的曲轅犁做好了!”

李承乾頗覺驚訝:“其他便也罷了,犁壁是需鐵制的,你怎麽這麽快弄來?”

孟海撓了撓頭:“這不是小的弄來的,是宋莊頭解決的。”

李承乾一怔,瞥向身邊的宋威,但見其鎮定自若,莞爾不語,半點沒有要居功的意思,心下不免越發感慨,這個下屬真是太好了,能力強悍又不多話。就跟夢裏表姐說得那些幹活麻利、把公司當家、還不要求加工資的傻子社畜一模一樣。

李承乾瞬間決定必須要把宋威栓在麾下,不能讓他跑了。有這麽個人為他做事,幫他多少忙,省了他多少麻煩啊!

他大方表示,賞!孟海要賞,宋威也要賞。傻子不要求加工資,他這個老板得有點覺悟,不能太黑心,不然如何留住人才。

賞賜完,李承乾大手一揮:“走,咱們去地裏,實踐出真知,既然做出來了,總要先試試看。”

一行人來到田間,將耕牛後面的直轅犁換成新做的曲轅犁,由兩名農戶配合使用,效果顯而易見。農戶十分驚疑:“這……這同我們之前用的犁轅很不一樣呢。”

李承乾點頭:“換一個人試試。”

農戶微愣,這一個人能行?他們有所懷疑,面面相覷,但見李承乾堅持,只能退下一個人,由另一人一手拿著樹枝葉趕牛,一手扶犁。

耕牛緩緩前行,農戶跟著走,竟也非常順暢。腳下的土地犁得又好又快,與此前兩人合作不差多少。農戶震驚了:“這太神奇了!”

他們的實驗就在田間,自然惹來許多在地裏幹活之人的目光。人們紛紛聚過來:“真有這麽好?”

實驗的農戶瘋狂點頭:“真的很好。我沒讀過書,具體我也不知道怎麽說,可就是比我們以前用的好。一個人也能行。不信你們試試!”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摩拳擦掌,試啊,誰不想試,可是……他們不約而同看向李承乾。李承乾眯著眼擺手:“試吧,願意的都試試,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