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5頁)

“大膽!”李淵登基已有數年,聽多了贊譽,何人敢如此謾罵。這話字字誅心,氣得他七竅生煙,就在他暴怒欲要發作之際,一聲突兀的輕嘆響起。

哎——

李淵一低頭就看到身側的李承乾饒有興致地詢問:“照你這麽說,那文帝是不是也挺不忠不義的。畢竟楊家皇位也不是祖上傳來,是文帝搶了自己女婿家的。”

蕓娘頓住,轉瞬眥目:“這如何一樣。明明是北周皇帝昏庸暴虐,文帝英明,登基上位是為天下考慮,救萬民於水火。”

“北周失天下是因皇帝昏庸暴虐,楊家丟江山不也是自己作的嗎?”李承乾翻了個白眼,他早就已經開始學史了。雖然前朝之事有些敏感,很多東西先生都有規避,對煬帝的功過評價難免帶了層色彩,但他記得前陣子夢裏表姐就提過這一遭。

表姐說,楊廣確有昏庸之處,但單純用昏庸二字來評價過於扁平。每個人都是復雜的多面體。楊廣作為皇帝,實非明君。可他也並非一無是處,相反,他的許多政策都是好的,譬如征討高句麗、開辟隋運河、創科舉,行外交。

可惜任何正確的措施,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規劃,選擇一個正確的時間。楊廣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幾乎是想到什麽就做了,沒有去考慮天時地利人和,也沒有過多結合彼時國情。

甚至他做這一切的初衷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是為了民生百姓。所以在實施時未能做到全面規劃與兼顧。因而導致最後的結局,無怨尤人。

哎,反正就是作唄。李承乾覺得自己這麽說沒毛病。

“你……你……”蕓娘怒目而視,卻無法反駁。

李承乾再嘆:“你好雙標啊。都一樣是搶來的皇位,憑什麽隋文帝是英明神武,我阿翁就成不忠不義了。連我都知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道理,你這麽大了難道還不懂?一切皆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

“再說,文帝與文獻皇後對我阿翁好。他們在世時,我阿翁也兢兢業業回報了。至於後頭的事,誰能想到煬帝能把天下作成這個樣子呢。還有,你說我阿翁害死酅(xi)國公,你拿出證據來啊。證據呢!”

“你們幹出這種事自然怕天下人知道,怎麽會讓我找到證據!”蕓娘瞪眼。

李承乾皺眉:“沒證據你說個屁。真是造謠全憑一張嘴,辟謠卻得跑斷腿。最煩你們這種人了,什麽事全憑自己猜想。反正就是你猜得全對,我說得全不對,是不是?

“就你這樣也好意思打著楊家的旗號辦事。你字字捧著楊氏,一副楊氏皇族忠臣做派,那前頭這些年你們哪去了?這會兒才冒出來?天下都混亂多少年了,什麽

鄭國夏國燕國,一個個往外冒也沒見你們去說啊。

“怎麽地,當我阿翁脾氣好,覺得我李唐好欺負?不說別的,你們這麽忠心這麽能,都敢綁架我刺殺我阿翁了,怎麽早兩年不去殺了王世充?他可是千真萬確殺了楊氏皇嗣的人呢。你們連個屁都沒放,半點措施沒有,最後還是我李唐給你們報的仇。

“就這你也好意思自稱是楊氏屬臣。合著楊氏在你眼裏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用得上的時候拿來墊腳下,讓自己站在道德高點抨擊別人。用不上的時候哪涼快哪呆著去,想都想不起來?”

蕓娘氣憤難當,卻一時找不到言語辯駁。李淵已是哈哈大笑起來,揉著李承乾的小腦袋贊道:“說得好!”

錢九隴輕笑:“小郎君說得有理,此女滿口胡言,先誣陷太子,又意欲攀扯秦王,她說的話只怕一個字都不能信。”

李世民的後院就有一位楊夫人,乃前朝公主,楊廣之女。雖說楊氏公主不只一位,但只需分屬姐妹,血脈的牽連就夠楊夫人喝一壺。而若將楊夫人拉下水,李世民必定也會被扯進旋渦。蕓娘此計不可謂不毒。

“既然不能信那就不要聽她說了啊。”李承乾扯了扯李淵的衣角,“阿翁,我們為什麽一定要她開口,難道除了她,沒有別的方法查找線索了嗎?她這個樣子,一句話裏藏八百個心眼,一不小心就被坑。她開口還不如不開口呢。”

李淵微頓,笑著點頭:“是阿翁著相了,倒不如咱們承乾看得通透。錢九隴。”

“臣在。”

“她既然不想招那就不用招了,帶出去處置了吧,連同那位重傷瀕死的,也不必讓醫官照看了。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是。”

蕓娘癱軟在地,臉色灰敗,目光掃向李承乾,眸中怨毒憤恨讓人膽顫。她明知自己已是強弩之末,仍舊選擇當堂刺殺李淵,非是覺得能夠成功,而是借此表現得大義淩然,為後頭的說辭做鋪墊,行的是禍水東引之計。

若能成功,便是死了,也能給公主添一層保障,使李唐走近自己的設下的迷霧當中。若是能借由那位楊夫人將李世民扯進來便是再好不過,李唐三方勢力疑心漸重,分裂在所難免。可惜,她怎麽都沒料到自己幾次三番都輸在一個稚童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