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4/5頁)

“瓜藤跟辣椒種起來麻煩,我先送四叔幾盆讓他玩玩,等莊子上的東西收成了,我再送成熟的果子給四叔。各位大人要不要?我保證都很好吃的,童叟無欺。你們要的話,我也可以分你們一點。”

眾官員連連搖頭,訕訕笑道:“我等還有要務,中山王你請先走。”

李承乾十分遺憾,果然大傻子不容易找。這群人裏但凡有幾個點頭的就好了。畢竟四叔要東西都得真金白銀來換,他們總不好意思白拿對不對?

可惜啊可惜。

將八盆瓜藤八盆辣椒送到武德殿,李承乾建議其找地方移栽後,又大方地贈予了一份種植手冊,並表示:“四叔若有什麽不懂的,隨時來問,我售後服務一定到位。”

只管售前不管售後,那是流氓行徑。李承乾自覺自己是個好買家,才不幹這種事呢。況且四叔可是大主顧,得費心點把口碑做起來。畢竟農場系統裏種子那麽多,往後有機會他都會種的。現在經營好口碑,給四叔留個好印象,日後才能長遠發展,守住這只大肥羊。

起初李元吉沒當一回事,還挺高興,杜老四拿到的瓜藤跟辣椒因為被壓被捏,受損嚴重,毀在牢裏。他正愁怎麽避開李淵再弄兩株呢,李承乾居然親自送上門。

李元吉心底冷嗤:傻子。

等他聽聞內侍稟報,李承乾一路抱著東西入宮,還途遇官員若幹,把“四叔喜歡我種的東西,所以他的屬官特意讓人去我莊子上偷”的事情宣揚得滿天飛的時候,李元吉氣得直接砸了兩個盆栽。

我可去你娘的!

他苦心找替罪羊遮掩真相,撇清自身的事情就此粉碎了個幹凈。

消息從宮裏傳到宮外,再傳到世家大族,傳到市井民間。眾人議論紛紛。

聰明人一眼看穿李元吉的心思,私下竊語。

“如今朝堂局勢誰看不出來,太子與秦王兩不相讓,爭鋒不斷。自古奪嫡皆是成王敗寇,各憑手段,無怨尤人。若是沖著秦王去,即便是你手段陰狠點也沒什麽。但把心思使到一個五歲小孩子的身上,指使旁人半路攔截意欲毀壞小孩子的名聲。嘖,即下作又不夠看。”

“何止呢。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誰不知道中山王喜華服,嗜美食,愛珍寶,好金玉。齊王明著賠罪,大手筆送去那麽多東西,圖的什麽?只怕是前腳中山王把東西收了,他後腳就能傳出中山王不敬長輩,威逼討要叔伯價值連城東西的話來。”

“華服美食珍寶金玉,哪一樣不奢華。正好借此宣揚宣揚中山王的性子,什麽張揚跋扈,喜好奢靡,做派鋪張等等,再借題發揮一番,中山王這恃寵而驕,目無尊長的罪名就吃定了。”

“中山王小孩子家家,還當他真心實意喜歡自己種的東西,千金來買呢,特意給他拾掇好,高高興興送過去。”

“也虧得有中山王此舉,又剛好被我們瞧見了。小孩子嘴不嚴,容易套話,我們才能知曉。”

“中山王這無意識的一招算不算是亂拳打死老師傅?”

……

有人看不上李元吉的手段,有人卻覺得父子一脈,斬草除根,左右不管誰贏,都是不會留後患的。既然日後不會留,如今又何必心慈手軟?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兒子,又得李淵聖寵,當然要弄死一個算一個。

可不論持何種態度,大家都一致看清了李元吉的“陰謀”,什麽屬官不屬官的,誰還記得?

等李元吉回過神來,局勢已無可挽回,氣怒之下又砸了兩盆盆栽。

此物誤我!

李承乾氣煞我也!

宏義宮。

李世民心情大好,晚食多吃了一碗,夜間與長孫氏閑聊,言語中掩飾不住的高興:“李元吉處處想著算計承乾,只怕怎麽都沒想到,會被承乾擺一道。輸給一個五歲的孩子,我看他這臉往哪兒擱。”

長孫氏笑道:“這次承乾也算是誤打誤撞。”

李世民挑眉:“就算沒他誤打誤撞,難道我這個當老子的還能眼睜睜看著他被人欺負?”

若是沒他推波助瀾,事情會傳播得這麽快?

“我知道二哥為承乾著想,一片拳拳愛子之心。”

得到長孫氏的肯定,李世民滿意了,重新聊起李元吉:“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年跟後宮走得越來越近,盡學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技倆。賠個禮還帶心眼子。整得跟後宮爭寵的妃子似的,小家子氣,毫無大丈夫做派。”

吐槽完,又想起李承乾,嘆道:“我那天聽到他跟行檢說話,似乎真覺得只要對方給得多,什麽都能拋卻,半點堅持都無。不行,我得跟陸德明他們說說,好好教教,把他這想法扭過來。”

於是數日後,李承乾屁顛屁顛去上課,在課堂上又聽三位先生講了一堆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