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5頁)

既然有了決定,便不必拖沓。至少不能等刑部與長安令查到身上再出面。於是第二日,李元吉就押著自家王府屬官面聖請罪。

彼時殿內發生了什麽,父子倆如何說的,沒人知道。只聽李淵大怒,訓斥之聲時斷時續,最終歸於平靜。

隨後刑部與長安令接到命令,此事結案,不必再查。同時,李世民接到宮中邀請。太子李建成親自設宴做和事佬,讓李元吉給其賠罪,甚至還請了李淵來見證。

席上,李元吉自罰三杯:“二哥,都怪我。我前些時日聽聞承乾在莊子上又種了兩樣東西,隨口開玩笑說不知道是什麽寶貝,會否跟西紅柿一樣。

“當時不過隨口之言,說說就忘了,誰知道我那王府屬官聽聞後上了心,誤以為我想要莊子上的東西,自作主張收買杜老四將東西偷來,想獻給我。

“結果事情敗露,杜老四被抓,他還死不悔改,怕牽連自身,又指使杜老四家眷在路上攔住你,想哄得承乾心軟放過杜老四,將此事囫圇翻篇。

“二哥,不論你信不信,這事真不是我做的,但確實是因我而起。所以不管怎麽說,我都得給你賠個不是,讓承乾受委屈了。屬官我親手押去了衙門,該怎麽判怎麽判。我覺不會為他說一句話。”

李建成附和:“說來全是誤會,是外人會錯意,諂媚討好惹下的禍端。不過四弟也有錯,那是他的王府屬官,他沒能管好便是馭下不嚴,監管不力。父親已做主罰了他一年的俸祿。二弟便原諒他如何?我也在此敬二弟一杯,代四弟一起給你賠個不是了。”

李世民笑意銳減。罰奉一年算什麽處罰?他們兄弟誰在意那點俸祿?再有李元吉賠了不是不說,太子也跟著賠了,他還能怎麽著?雖然他們那點爭鬥彼此心知肚明,但表面還沒完全撕破臉,李建成還站著儲君之尊。

嘖,這話說得好,這事做得妙啊。

李世民將手中酒杯放下來:“大哥和四弟的意思我明白。不過是一株瓜藤跟辣椒樹,多大點事。我們一母同胞的兄弟,我還能因為這麽點東西跟四弟計較?本也沒在意的事情,何談什麽原諒不原諒。於我而言是無所謂的,只是這事不是我說了算。”

他轉頭看向李淵,解釋道:“莊子是承乾的,瓜藤與辣椒樹是承乾的,被攔路逼迫的人也是他。我雖是他老子。可承乾總說什麽老子兒子是獨立的個體,做老子的不能無視兒子的意願幹這幹那。滿口歪理邪說。

“承乾的脾氣父親最清楚。我今日若替他做了決定,他不高興起來,能鬧得我三天三夜不得安寧。我可受不住。說來也是慚愧,我這當人老子的,在他面前還真沒什麽威信,做不了他的主。所以啊……”

李世民苦笑:“大哥四弟這話與其跟我說,不如跟父親說。在承乾眼裏,阿翁可比阿耶重要多了。阿耶說的話,跟耳旁風似的。阿翁說的話,他必會放在心上。”

李建成李元吉哪會聽不出這是推脫之言,可偏偏李淵就吃這套。

想想李承乾總是跟李世民鬧矛盾,父子倆三不五時要吵一吵,但對上自己嘴巴卻甜得跟蜜糖一樣,總說天底下阿翁對他最好,李淵嘴角勾笑,心裏十分舒坦,看向李世民的目光充滿嫌棄。

“誰讓你動不動就擺老子的款,一不高興就揍人,孩子怎麽會喜歡你?你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還好意思怪孩子不聽你的?哪來的臉呢!承乾好著呢,你別在這埋汰人。”

李世民:……

李建成;amp;李元吉:……

李淵嘆了一聲,看向李元吉:“老二說得對,這事他不是當事人,承乾才是。你要賠不是也應該賠給承乾,賠給老二做什麽?行了,明兒去跟承乾說一聲。”

李元吉皺眉想反駁,被李建成眼神制止。家宴結束,眾人散去,李元吉才忍不住說:“大哥,父親這是什麽意思?讓我給承乾一個小輩賠罪?”

他覺得跟李世民賠罪還能接受,跟李承乾賠罪?李承乾也不怕受不起!

李建成卻道:“你真當父親相信你的話,這事全是屬官的錯,跟你沒半點關系?”

李元吉一頓。

“他不過是不欲事情鬧大,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建成蹙眉,把玩著手中的酒杯,怕李元吉脾氣爆,節外生枝,只能語重心長勸慰:“父親對李承乾莊上東西的重視程度遠超我們的預想。我們打莊上東西的主意算是踩了他的底線,

“父親讓你去道歉,未必沒有警告的意思。但也只是如此,他仍選擇輕拿輕放,足見心裏還是站在我們這邊,為我們考慮的。”

李元吉鼻子哼氣:“為我們考慮?我看他都快把李承乾寵上天了!”

李建成瞄了他一眼:“你若是這種態度,惹得父親不悅,只會把父親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