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康熙崩山陵崩,帝王逝(第3/4頁)

隨時伺候在他身側的太醫瑟瑟縮縮地跪下,悲愴地高喊了一聲:“皇上賓天了!”

滿堂皇子皇孫們悲痛大哭,聲震屋瓦。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大漸,戌時,崩於暢春園寢宮,年六十九。

因為前頭康熙親自操持著給胤禛辦過生辰宴,命其穿龍袍、同坐龍椅,還早早地給取好了年號。是為雍正,意思是祖宗社稷交給雍親王才是最正確選擇。

贊譽不可謂不高。

再加上胤禛早幾年便全面監國,名正言也順。康熙自感不治的時候,除諸皇子外還召了不少滿漢大臣傳諭四阿哥繼皇帝位。

讓胤禛這個皇帝位來得沒有半點疑義。

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像淑寧夢中般,還得秘不發喪、關閉九門,直到康熙遺體成功運回紫禁城乾清宮後再頒布遺詔之類。使反對派們各種添油加醋,鬧騰得疑雲四起,連雍正繼位合法性都被質疑了數百年。

十三日一更的事兒,二更消息就傳到了一等公府。

嘩啦啦。

淑寧手上一個用力,就將念珠的系繩給拽斷了,圓溜溜的念珠子掉落一地。

可此時此刻,誰還顧得上那些個末節啊?

淑寧只無限緊張地看著自家三兒子,問了些個前幾日還好好的,怎麽突然人就不行了的話。還抹了兩滴淚,接著就讓:“前幾日不還說皇上有所好轉,怎麽就……嗚嗚嗚,怎麽好好的就?”

淑寧哭,趕緊讓闔府都忙碌起來。

主子丫鬟的,都得去釵環、換素服。禁鼓樂喧嘩,絕酒肉。連門口的大紅燈籠都得摘下來,換對兒素紗的上去。虧得她們府上還保持著老滿洲的習俗,對聯之類都是白地兒。否則的話,也得換了去。

確定一切穩妥,再無錯漏後,虎宵才扶著自家額娘往主院:“回頭大行皇帝遺體運回乾清宮,額娘跟嫂子們還得往宮中舉哀呢。又忙又累,這會子您可得休息好了,否則仔細回頭沒精神了。”

淑寧嘴上答應得好,可實際上怎麽睡得著啊?

誰能想到呢?

現實都已經跟夢中差了十萬八千裏了,兜兜轉轉之間,康熙卻還是崩於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時。

初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淑寧心中便是五味雜陳,甚至有點宿命難逃的復雜感。

夜裏翻來覆去睡不著,恍恍惚惚間,就夢到以前那預知夢中的內容。以至於她半夜睡不著,點著燈默默勸慰自己。

不會的。

就算康熙依舊夢中那個時間去世,但一切都已經大有不同。有那生辰宴,有這幾年四阿哥全面監國,朝野之間對四阿哥繼位之事早就有了共識。

也全體支持,沒有任何反對之聲。

那麽自然而然的,大外甥也無需使出夢中那般激烈手段。連前面當過墻頭草的、暗戳戳加入八爺黨的,都未必會被狠狠收拾,更何況她這個親姨母呢?

如此這般默默安慰自己到天明,自然滿臉憔悴。

嚇得虎宵跟格佛賀妯娌幾個連忙勸慰,淑寧能說什麽呢?只強笑:“我也是擔心四阿哥,早些年先皇後去的時候那孩子就悲痛欲絕,形銷骨立。如今大行對他賦予歷朝歷代皇帝對儲君都不可能賦予的信任,連朱元璋的懿文太子都望塵莫及。四阿哥萬般感動,與大行皇上正父子相得。”

結果,好好的,驟然失去慈父,他這心裏定然萬分悲痛。

淑寧可還清晰的記得,上個月四阿哥生辰宴的時候,眼角眉梢之間的幸福與滿足。

順著這個思路這麽一想,原本的搪塞之言還越發情真意切起來。

說著說著就掉了淚兒。

還不顧兒子兒媳勸阻,步履蹣跚地進了廚房,親自和面做了些個牛奶花卷,還調了點涼拌小菜。料想大外甥還在暢春園,跟文武大臣們商量著如何將大行皇帝遺體運回紫禁城。

她還命人備車,身著素服,在虎宵陪同下往暢春園給胤禛送飯。

那個執拗勁兒喲!

虎宵等人百勸無果,只能由虎宵親自陪著,帶著食盒往暢春園。

但是臨行之前,虎宵就把醜話跟自家額娘說在前頭:“皇帝大行,等著四表哥處理的雜事兒多著呢,未必能有空見您。兒子……”

淑寧不悅擺手,徑直打斷他:“你無需聒噪,若你四表哥不見,我就托人將東西交給你虎頭表哥,讓他代為轉達與敘述關懷之言。好歹勸一勸,略盡心力,然後就與你回轉府中,絕不食言。”

虎宵悻悻,心說兒子也是為了您好啊!

這時節莫說您,就是德妃娘娘我那姨母,四表哥親額娘過去,他都未必能撥冗相見。

可事實證明,胤禛不見誰,都不會不見他姨母。

聞聽姨母大冷天的從一等公府跑過來給他送飯,卻被隔在了暢春園門口苦等著。四阿哥整個準皇帝都不好了,連忙訓斥:“沒眼力架的蠢奴才,這還用巴巴過來問麽?日後再有類似情況,先把夫人請進來,好茶好點心的侍奉著,然後再報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