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兩條路端看胤禛如何選擇(第3/4頁)

憶及往昔,再想想姨父重病的那段時間,姨母的傷心憔悴。胤禛不由點頭:“若這就是您心中所願,外甥自當成全。”

終於得了句準話的阿大人眉眼含笑,連連道謝。

等諸位皇子陸續而來,他又給胤禛表演了一個變臉絕技。瞬間藏好所有的歡喜雀躍,立即愁眉苦臉起來如喪考妣。

讓匆匆趕來的幾位皇子大為狐疑,心裏直打鼓。

結果,一臉冷肅的四弟/四哥請出聖旨來,炸得所有人心驚肉跳,不知今夕何夕。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大阿哥胤禔第一個高喊擺手,要驗證聖旨的真實性。

畢竟,當年一廢太子的時候,他曾朦朧中做過一場冗長夢境,被他視為上天示警。而那夢裏頭,他家前無古人,後也不一定能有來者的皇阿瑪整整六十一年。

到最後他都沒有看到,到底是哪個弟弟熬到最後,成了繼位之君。

如今才康熙五十七年,前些日子還高高興興去巡幸塞外的皇阿瑪又怎麽可能驟然之間降下聖旨,讓老四登基呢?

老四這幾年表現的再怎麽好,再怎麽一騎絕塵,將所有哥哥弟弟都遠遠甩在後邊。成為大清江山最合適,皇阿瑪可能也最心儀的繼承者人選。自家那位不諱生死,卻不許大權旁落的皇阿瑪可能在自己還在的時候就倉促傳位啊!

但任憑他把眼睛瞪酸,這聖旨也是真的,上頭的玉璽印記也不假。

傳旨的太監也是繼魏珠之後,最得皇阿瑪寵愛的劉進忠。

聽其所言,是皇阿瑪來回奔波勞碌,被那些個蒙古王公們頻繁敬酒,還微受了些個風寒。以至於引發了舊疾,病情嚴重。

太醫說日後只合小心將養,再不可有大的情緒起伏,也不可過於勞碌。

否則的話,會直接損害壽數。

雍親王歷任數部,功勞頗大。監國期間表現得也可圈可點,人品亦貴重,必能繼承大統,治隆祖宗鴻業。

所以頒旨,著禮部準備登基大典,傳位於皇四子雍正親王胤禛。

合情合理,沒有任何可疑之處。

唯一可疑的,就是皇父這轉變巨大的態度。讓人沒有辦法不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貓膩。

但是,他們其實心裏也都清楚,按著如今事態,老四登基已成必然。

不過早晚罷了。

以至於除了最開始的大阿哥之外,旁人雖震驚,倒也沒有過於失態。只目光齊齊聚焦在胤禛身上,問他既然聖意如此,四弟/四哥又是怎麽個章程呢?

要不要遵旨而行的話誰也沒說,但眼角眉梢之間卻是滿滿詢問了。

胤禛只一臉憂心忡忡:“我跟諸位兄弟一樣,只萬般擔憂皇阿瑪龍體。想著將京城安危托付於阿大人,咱們兄弟即刻啟程,往塞外方向迎接皇阿瑪,給皇阿瑪請安。諸位兄弟們可有不同意見?”

所有人等聞聽之後,齊齊抽動嘴角:這哪是問有什麽不同?

分明是在問敵我立場啊!

還即刻啟程,不就是怕哪個走漏了風聲嗎?

現在所有人都只慶幸,這家夥是要帶著他們往塞外方向迎接聖駕。不是遵旨辦事,真的把登基大典操持起來,甚至沒等著聖駕回宮,他這邊先登基了。

到時候皇阿瑪一回京,龍體一康復,來個變卦。

老四固然好不了,他們這些個‘從犯’們也少不得跟著遭殃啊。

幸好幸好。

萬般慶幸之間,竟再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聲反對的。連最開始懷疑聖旨真實性的老大胤禔都點頭,表示不管如何當兒子的都應該先探望皇阿瑪,確定他老人家已經脫離危險。

於是乎,雍親王又使人將早已經等在門外的弘暉喚進來。把事情始末跟孩子好好說了說,讓他代自己之職,將宮中府中都給守好了。

再配合著自家姨父,確保京城不會生亂。

驟然被如此重托的弘暉嚴肅臉,與胤禛頗為相似的五官上滿是鄭重:“阿瑪放心,兒子必然小心仔細,不負您所托。只盼著您能順順當當將皇瑪法迎回來,通過他老人家考驗。”

很好,寥寥幾句,未用他過多解釋,好大兒就能悉數明白此中深意,並且不遺余力地支持。

光是這個能力與父子深情,就讓胤禛這一天下來紛亂嘈雜的心緒被撫平大半。

向來情緒內斂的他忍不住重重抱了弘暉一下:“好兒子,接下來幾日阿瑪不在京中,一切就都托付給你了。”

猛然被抱住的弘暉身子一僵,接著就狠狠回抱了他一下,對他露出如朝陽般絢爛的笑容:“此去前程未定,阿瑪多多保重。”

囑咐完之後,小夥子又皺眉。到底忍不住多加了句:“皇瑪法已經年近七旬,便是有個什麽不妥,也請阿瑪放開心懷,以自身為重。”

胤禛悶悶地嗯了一聲,就大步流星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