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兩條路端看胤禛如何選擇(第2/4頁)

倉促而行,不免被朝臣和其余皇子們質疑。還有就是,萬一康熙平安渡過此劫又不願意大權旁落了,反口說被矯詔,那胤禛可就黃泥巴掉□□──不是屎,也是屎了。

到時候不免巔峰父子局,端看‘太上皇’復辟,還是皇上技高一籌送太上皇歸西。

另一條就如他之前打算的那樣,深深駭然,難以置信。火速帶著傳旨太監跟禮部尚書往塞外的方向奔,拒不敢接旨,只一心一意侍奉皇阿瑪,迎皇阿瑪入京。

當一個孝子本子,把皇阿瑪安危放在第一位,連到手的皇位都不要。

優點是有情有義又安全。

缺點麽,就是錯過這機會之後,還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真正名正言順。畢竟咱們這位皇上高壽,如今都已經在位五十七年了,此番若再安然無恙,難保不會超過一甲子。

而日長事多,夜長夢多。

四阿哥如今瞧著形勢大好,所有皇子中無敵手。可康熙二十九年之前,誰又何曾聽皇上說過廢太子一句不是呢?

只有無盡期望,反復誇獎。言有此太子乃他之幸,大清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結果呢?

從康熙五十一年至今,廢太子已經在鹹安宮中虛度了六載光陰。據說從礬書案後,那位爺所有希望盡皆破滅。整日裏醉生夢死,狀若瘋癲。前後反差之大,可讓人唏噓了。

諸多利弊與隱憂都跟妻外甥說明白之後,阿靈阿還明確表示,身為皇上親自任命的九門提督。他當自己今天沒來過,沒聽到過這些,已經是極致。

再不可能在沒有接到皇上聖旨的前提之下,就做出逾越臣子本分之事。

更不可能深沐皇恩,卻忘了自己是誰的奴才。幹出那等自家主子還在,就巴巴向旁人效忠的事兒。他不會,他兒子們也不會。

他們若敢,阿大人就敢讓他們先丁憂三年。

見他如此,胤禛差點跪了:“別別別,您可千萬別。不管外甥如何選擇,都不會讓您在中間左右為難。會連累表弟們,給他們帶來危險,讓姨母擔心。您可千萬保重自身,莫意氣用事。胤禛福薄,自小就如養母生母博弈的棋子。只有姨母處處真心照顧,視我為親子。我也打心眼裏,孝敬她老人家。且盼著日後再無所顧忌之時,好生孝敬於她呢。”

“五十五年那次,外甥以為足夠讓您看清楚自己對姨母有多重要了。你若有個什麽閃失,姨母可能都未必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就算為了她,您也得保重自身……”

如此緊關節要的時候,胤禛都願意停下腳步變身話嘮,為淑寧好生囑咐阿大人。

他對自家姨母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見狀,阿靈阿才長出了口氣。

萬般感動之間,不免又多提點了他幾句,助他更好更無後顧之憂地當好這個天字底下頭一號的孝子。

首先以代為監國的權利,命自己這個九門提督嚴加防範,好生管理京城,提防一切發生的危險混亂。

接著使人命除二阿哥外所有皇子入宮,將聖旨與他們過目。

暫時控制住一些懷疑他矯詔的,等聖駕回京後聽憑皇上處置。其余人等,都帶著一道去迎聖駕。

胤禛:!!!

以後誰再說他姨父是個大老粗,無他,唯獨命好。趕著法喀犯錯,白撿了個一等公爵。又恰逢諸妃鬥法,被賜了個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如寶藏般的好媳婦。養了幾個前途無量的好兒子之類的話,他能直接把對方的臉打腫。

他姨父只是擅於藏拙,實際上內秀著呢。

短短幾句,簡直如撥雲見日,幫他解決了幾乎一切後患。而且所有兄弟們都齊齊趕往間,但凡皇阿瑪精力允許見上那麽一見。說上一句不是讓你小子奉旨登基嗎,怎麽不在京城好好操持著,還急吼吼的趕來了之語,他這個繼位之君的位置就名正言順、板上釘釘。

越想越歡喜的胤禛一揖到地:“外甥多謝姨父金玉良言,必定遵從辦理,敢有絲毫違拗。”

阿靈阿擺手:“雍親王客氣。既然那聖旨是出自於皇上本意,那麽不管是於情於理,奴才都該襄助您,免生任何不該發生的亂子。胡言幾句,能幫襯一二即可。”

能幫,實在是太能幫了。

簡直大恩。

對此,阿靈阿只笑,表示胤禛如果真要感謝的話。日後就請允許他告老,讓他人生最後幾年能與福晉一道過些悠閑自在的日子。

胤禛萬分詫異,擡眼卻只見他眼底滿是真誠。

是了。

這位重病的時候,就說自己此生也算風光無限,只遺憾未能與愛妻相守到老。這麽些年俗務纏身,未能與她過上幾年柴米油鹽的溫馨小日子雲雲。

因此還被皇阿瑪嘲笑的英雄氣短,說阿靈阿萬般皆好,獨過於兒女情長。

還讓胤禛引以為戒,千萬別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