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抄家王爺當是誰,這不就是威震江南的……(第3/4頁)

最好比照著唐宋時的市舶司,也建立一個屬於大清的,專門管理海貿的衙門。

到時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就規矩不少。

再加上虎團那邊正組建的海軍,往來謹慎防範,為大清商船保駕護航。防備外蕃以通商之名,行劫掠之實。

也防備不分見利忘義的商家,為了些許銀兩,將米糧、甚至船只地賣到南洋諸小國去資敵。

思緒翻飛之間,胤禛動筆愈快。

過一會兒就洋洋灑灑地,寫了十幾頁信紙。胤禟見狀,也趕緊跟上他的步調,也寫了厚厚一封。

接到他們手書的康熙:???

怎麽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老九就也被胤禛傳染成話嘮了麽!

不過除了正事之外,兩個小子都深深以他們皇阿瑪為傲。

每每聽到百姓贊譽自家父皇,就忍不住心情歡暢。恨不得一字一句,悉數記下來,轉述給皇阿瑪聽這個習慣麽……

雖然不太好,但是不用改。

一如胤禛所料,康熙雖然頗重仁名,不肯輕下死刑。但比起對那些贓官們的憐惜,他顯然更在乎天下百姓的贊譽。

再幹不出來四兒子辛辛苦苦抓,他滿懷體恤地放。讓前頭爭相獻萬民傘,恨不得把他誇上天的百姓們再紛紛唾棄他,罵他是昏君的蠢事來。

所以,就算那些人罪不至死,或者不輕易判處死刑,也別想得了好去。

家產充公,本人與家人流放寧古塔。

遇赦不赦。

保管一個個的,都為自己所行付出應有代價。兒子誇老爹,老爹也欣賞兒子。大手一揮之間,四阿哥就得了親王雙俸。

九貝子也變成了九貝勒,還額外賞了五千兩銀子。

直讓宜妃娘娘喜極而泣,滿滿老兒子終於長大成人有出息了的感覺。

那叫一個揚眉吐氣。

德妃面上不以為然,依舊心心念念惦著遠在前線的老兒子。整日裏為他吃齋念佛,整個永和宮都常氤氳著一股子檀香。

實際上,若走近些,就能聽到德妃娘娘幾近無聲的念叨:“謝天謝地,謝佛菩薩保佑。老四果然料事如神,行事周全又妥當。皇上雖常笑罵,言說他有這點那點的不足。可實際上,眼角眉梢之間對他的滿意,真真傻子都看得出來。阿彌陀佛,信女離皇太後的目標瞧著不止進了一步……”

相比於她的歡喜雀躍,淑寧便忍不住擔憂。

生怕大外甥這不止動人幹糧,還斷人活路的行徑引得地方官員心生憤恨。

讓他們出暗招對付他,甚至想著斬草除根。

或者木秀於林,其余皇子羨慕嫉妒恨。幹脆鋌而走險,趁著他人在江南,防守力量薄弱的時候,直接派人過去弄死他並嫁禍給當地官員。

為此,不但寫信交代自家二兒子。工作之余,好歹往表哥那邊瞧瞧。

至少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還進宮給太後請安,借太後之口與皇上傳達。

同有這種顧慮的康熙趕緊又派了一批侍衛過去,還寫信將這事兒說與胤禛。

然後收到信的那幾日,胤禟總能看到討厭四那如沐春風般的笑。瞧得他白眼翻了又翻:“不就是個親王雙俸麽?瞧你那得瑟樣!”

胤禛挑眉,直接把他拉到了鏡子前:“還說爺,瞧瞧你自己,笑成怎麽個見牙不見眼法了。嘖,還說什麽爵位於你如浮雲,最要緊是能讓皇阿瑪點頭允許你經商。現在呢?自己看看,打臉不?一個貝勒,五千兩銀子罷了,瞧你那得瑟樣!”

胤禟:……

狗老四,前一瞬還在諂媚無比地給皇阿瑪寫信,下一息就能言語如刀懟自家弟弟。

刻薄至此,難怪連十四都不喜歡他。

德妃娘娘都只忙著給老十四燒香拜佛,只言片語都沒給他!阿靈阿當了九門提督之後,連他那好姨母都開始疏遠他了。

火速回擊之後,胤禛才不管老九是怎麽個反應呢。

他回到自己屋子裏,眉眼含笑地輕輕摩挲著信紙。將姨母為他擔憂、為他求情的內容看了一遍又一遍。

幾日後,他家二表弟虎團還奉母命專程尋機過來看了他一回。

將自己心愛的削鐵如泥匕首送給他防身,還千叮嚀萬囑咐的,讓他一定謹慎小心,務必量力而行。

若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趕緊使人送信。

到底皇上前頭曾有口諭。

而且,虎團皺眉:“皇上再不願意瞧見皇子結黨營私,也不會置自家親子的性命於度外。若有所需,表哥千萬別與我客氣。不然當弟弟的傷心不說,回京之後也無法與額娘交代。”

想想那張信紙,兩張半都在囑咐自己照顧她大外甥的家信,虎團心裏就好一陣郁卒。

偏偏某人得了便宜還賣乖。

看了信後,不但笑得比花兒還要燦爛,更得寸進尺,想截留他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