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簡單但又講究的美味菜品——幹炸響鈴!福鼎肉片出鍋!(第3/4頁)

卷到頭,往油豆皮上輕輕抹一點清水,油豆皮就會有黏性,不會散開。

卷好一根後,林旭接著開始卷下一根。

將所有卷好的油豆皮擺放整齊,再用菜刀切成長度為三厘米出頭的小段。

切好將這些小段豎直擺放在盤子裏。

響鈴卷在炸制前,要豎直擺放,否則會塌下來,不僅難以炸透,並且也會影響賣相。

將這些響鈴卷全都裝進盤子裏,林旭見還剩下幾張油豆皮,便用菜刀對角切開,讓一張正方形的油豆皮變成四張等腰三角形。

沈佳悅好奇的問道:

“幹嘛要這麽切啊?”

“等會兒過油時,炸點適合吃火鍋或燉菜用的油豆皮卷……這個需要在油鍋裏操作,你就別學了,免得發生意外。”

“那好啵~~~”

沈佳悅不情不願的開始燒水,哼,不教就不教,等會兒我做的福鼎肉片也不讓你嘗。

正在心裏表達不滿時,林旭遞給她一塊盤子大小的塑料板:

“把肉泥挖出來放在板子上,厚度大概一厘米出頭,攤平點,等會兒水開了往鍋裏開始刮肉。”

沈佳悅眨了眨眼:

“這……這不是做刀削面的方法嗎?”

“你要理解成刀削面也行,其實跟蕎麥面更相近,都是把糊狀物刮成長條放進鍋裏煮制,最好盛出來再重新調味。”

很多福建美食都是客家人傳過去,而客家人是中原人在遷徙過程中演變過來的,保留一些華北地區的飲食習慣也正常。

沈佳悅很快就已經做好,這會兒鍋裏的水也已經燒開。

“一手托著板子湊近鍋口,另一手拿著勺子,刮著肉泥往鍋裏送,刮之前用勺子蘸一下清水。”

這其實就是肉丸子的做法,只不過把盆換成木板,手擠變成了勺刮,但本質還是一樣的。

沈佳悅試了試,剛開始有點摸不準竅門,但刮了幾次之後,很快就找到了節奏和方法,刮出來的肉丸也不再大小不等,而是均勻的長菱形塊。

肉泥落進鍋裏,很快就凝固成了粉色的肉丸,咕嘟咕嘟的在鍋裏上下沉浮,看著就讓人想嘗一口。

林旭見沈佳悅已經完全掌握,便架上油鍋,開始炸響鈴。

油溫三成熱,將響鈴一個個放進鍋裏,溫油炸制。

之所以用溫油,是因為油豆皮太容易糊,所以下鍋時油溫要低一些,等油溫上來,油豆皮會由內到外同時加熱,反而不容易炸糊。

很快,盤子裏的油豆卷就全下進了鍋裏。

隨著油溫的升高,這些油豆皮表面被炸出了許多細密的小泡,接著開始膨脹,顏色也逐漸從淺黃往焦黃轉變。

林旭用勺子不斷翻動,等油豆皮變得輕飄飄的,相互碰撞還有哢哢聲,就說明已經炸透,可以出鍋了。

將炸好的響鈴撈出來,開始炸下一鍋。

這時候老沈被香味吸引到了廚房裏:

“啥玩意兒啊這麽香?”

沈佳悅笑嘻嘻的說道:

“幹炸響鈴,那次咱們一家去杭州吃飯,你說整桌菜最好吃的,就是這些成本不值兩塊錢的幹炸響鈴……”

前年暑假,沈家三口去杭州旅遊,去之前還特意搜了一下當地美食。

什麽西湖蒓菜、西湖牛肉羹、西湖醋魚等浙江菜全都要嘗一遍,但吃到嘴裏才發現,根本不是電影電視中誇的那種味兒。

尤其是西湖醋魚,酸不拉幾又腥膩膩的,這也算名菜?

當時老沈就發出了“吹牛還得是你們杭州人”的感慨,本就是普普通通的美食,差點吹成中餐第一。

那次杭州之旅,他唯一覺得好吃的,就是幹炸響鈴。

炸得香香酥酥的,配上一杯白酒,雖然挺過癮,但也僅限於此了。

前些天刷網頁,無意中看到了“你覺得杭州是不是美食荒漠”的投票,他狠狠的投了是,然後還注冊了兩個小號投票,以此表達心中的不滿。

沈佳悅把肉泥全都刮到鍋裏,看著林旭問道:

“接下來該幹嘛了?”

正常來講該調碗底了,不過林旭已經將這一步做好,他往一個陶瓷盆裏放了食鹽、胡椒粉、米醋、腌辣椒等調味品,還有紫菜和蝦皮。

“往盆裏舀兩勺湯,把調味品沖開,再將肉丸撈進去,加幾勺湯,最後撒入香菜,放點芝麻油。”

林旭說完,第二鍋幹炸響鈴也已經做好。

撈出來後,他用筷子夾著切成三角形的油豆皮放進鍋裏。

油豆皮遇到熱油就開始膨脹,他用筷子夾著一頭迅速卷起來,這時候油豆皮也已經被炸定型,表面皺皺的,跟火鍋店裏經常吃到的響鈴卷完全一樣。

沈佳悅正忙活著,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贊嘆一聲:

“哇塞,看著好好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