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這哪是做菜啊,分明比卸水泥都累!肉燕太耗費體力啦!(第2/4頁)

“木槌泡了嗎?”

“昨晚就泡了,剛還換了一遍水。”

做肉燕需要用木槌不斷敲擊裏脊肉,但木槌不能直接用,得浸泡一下,這樣木頭會增加分量,同時木槌膨脹後也能讓質地更加密實,不會有木頭碎屑砸出來。

而且浸泡後,肉泥就不會緊緊黏在木槌表面刮不掉了,這算是一個捶肉的小竅門。

其實不用木槌,改成潮汕手打牛肉丸用的鋼鞭也行,更有效率,砸出來的肉泥也更具彈性。

但今天沈佳悅要拍視頻,還是用傳統的木槌比較好,免得網友們吐槽不正宗、沒靈魂、沒內味兒。

“這泡椒好好吃,既開胃,又解膩。”

沈佳悅吃了個泡椒圈,趕緊夾了一塊油饃頭送進嘴裏,泡椒的酸鹹爽辣和油饃頭的香酥喧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吃到嘴裏,再來一小勺皮蛋瘦肉粥,真是太過癮了!

飯後林旭把廚房收拾一下,上樓換好衣服,抱著墩墩,和一身運動裝的沈佳悅一塊兒出門去店裏。

“肉準備好了嗎?”

來到店裏,林旭看著車仔問了一句。

“準備好了,有裏脊肉,也有後腿肉,外面的筋膜都已經清理幹凈,都是精瘦肉。”

小廚房裏,做肉燕的肉已經準備妥當,足有五六斤,林旭看了看,確實都挺適合做肉燕皮的。

沈佳悅看著這些肉好奇的問道:

“這些夠嗎?會不會做出來不夠吃?”

林旭笑了笑:

“正常來講,一斤肉能做出一百多張肉燕皮,而一碗餛飩的量,大概是十幾個,別擔心不夠吃,要是你做得到位,咱們該發愁怎麽吃了。”

他將一個超大號木案板放在工作台上,還特意做了圍邊,這樣肉沫飛濺時,不會滿屋子都是。

接著又將浸泡了一夜的木槌拿過來。

這玩意兒一頭粗一頭細,有點像是汽車排氣管,剛把表面的水擦幹,沈佳悅就拎著掄了幾下:

“旭寶,你看我像不像西施浣紗?”

林旭看這丫頭的瘋婆樣,除了好看之外,沒覺得哪裏像西施了,掄木槌的動作看起來更像是李元霸。

但像歸像,卻不能真的說出來,否則會挨收拾的。

他笑著說道:

“確實很像西施浣紗,怪不得能把魚都看呆呢……不過這木槌是捶肉的工具,可不能拿著玩,這是廚房裏的規矩。”

廚房裏禁止打鬧玩耍,更不允許拿著廚具當玩具用,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釀成慘烈事故。

沈佳悅一聽,趕緊放下手中的木槌,將身上的運動外套脫下來,穿上專屬於她的總廚服,再戴上總廚帽,行政總廚的範兒一下子就起來了。

將拍攝設備全都架好,接著認真把手洗幹凈,正式開始拍攝肉燕的制作過程。

“大家好我是沈佳悅,上期的雞刨豆腐被你們說沒難度,我很生氣,為了證明我的廚藝,今天我要挑戰一道高難度菜品——肉燕,覺得我能做出來的請扣1,做不出來的請打出‘你除了美貌一無是處’,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

哼哼,高端的廚師都不需要那麽多廢話的,想了解肉燕的歷史啥的,自己上網去查,今天本總廚就是輕來輕去的教教你們肉燕的做法。

沈佳悅按照林旭教的方式,將兩塊後腿肉和一塊裏脊肉放在案板上,然後掄起木槌,開始砸肉。

林旭在一旁說道:

“剛開始砸不要太用力,要先把肉砸松,再砸散,最後砸成富含肌肉纖維的肉泥,這樣才能做出又滑又薄又韌的肉燕皮。”

肉燕二字的由來,據說就是因為這種餛飩口感順滑鮮美,不輸燕窩,而且比燕窩還多了肉餡,所以才有了肉燕的稱呼。

當然,這種歷史名稱的由來,真假是很難辨別的。

再加上過去受“君子遠廚庖”的影響,讀書識字的不做菜,做菜的不識字,菜名都是文化人自己琢磨出來的,很多時候跟菜品本身都沒任何關系。

比如淮揚菜裏的將軍過橋,原本就是一魚兩吃而已,一半做菜一半做湯,結果弄個將軍過橋的名字,讓人一時間摸不清頭腦。

而名氣大了之後,這種一菜兩吃的做法,甚至形成了過橋菜系,什麽過橋排骨、過橋鯽魚、過橋豆腐等等,比《絕命毒師》的衍生劇都多。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做菜的小行家……”

沈佳悅掄著木槌,快樂的捶打著案板上的豬肉,她體力好,倒不會跟網上那些瓶蓋都擰不開的“林黛玉”一樣,反而覺得很好玩。

掄掄胳膊就能做出美食,這簡直就是為咱這種底子差的人準備的美食嘛。

林旭站在一邊看了一會兒,覺得一切正常,剛要去大廚房那邊視察一圈,沈佳悅便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