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整雞脫骨算什麽?整雞脫皮才是硬功夫——江南百花雞!(第3/4頁)

蝦泥拍扁,再堆起來,用刀背砸一遍,把膠質徹底激發出來。

蝦泥盛到盆裏,再把豬肥膘拿過來,切成黃豆大小的顆粒。

豬肥膘不能太多,否則口感太油膩,吃起來會有喧賓奪主的感覺。

豬肥膘放進蝦泥中,把準備好的火腿拿過來。

這塊火腿是最精華的上方部位,剛剛蒸過,鮮香味濃郁。

林旭按照郭繼昌的吩咐,將火腿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最後整理一下,切成芝麻大小的小顆粒。

火腿是摻進蝦泥中提味用的,切得越細碎越好。

郭繼昌看著林旭切出來的火腿末,忍不住贊嘆一聲:

“厲害啊小旭,這手藝,哪怕我年輕時候也不一定能做到,怪不得當時星海會輸給你呢,他的基本功遠沒你紮實。”

林旭客氣道:

“星海比我全面,我比較偏科……郭伯,江南百花雞的江南,是長三角的長江以南,還是珠江以南?”

這個問題,還真把郭繼昌給問住了:

“雖然好多廣東的名家都表示這裏的江南指的是珠江以南,但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我覺得是長江那邊的菜品,最直觀的證據就是,這道菜是火腿調味,蟹黃增加口感,蟹粉增加香味……這是浙菜和淮揚菜的烹飪理念。”

把火腿當成鹽來調味,是長三角地區的典型做法。

郭繼昌說道:

“我覺得是清末年間,大批長三角地區的人來羊城這邊討生活,帶來了豐富的烹飪理念,同時也奠定了粵菜的烹飪基礎。”

這種觀點不是郭繼昌想當然的結論,而是有大量證據的。

比如有一大批粵菜都講究用金華火腿、講究用大紅浙醋、講究用糖醋調味,這些都是長三角地區的影子。

除了習慣之外,還有直接照搬的菜品。

比如粵菜中的豉油雞,做法就跟淮揚菜中的醬油雞一模一樣,另外聞名中外的揚州炒飯,也是在羊城成名並走向世界的。

郭繼昌說道:

“論歷史,粵菜的歷史應該是最短的,糅合了魯菜、淮揚菜、浙菜、徽菜、川菜等特點,還吸收了湘菜中的急火快炒,有了鍋氣一說……這種融匯貫通,既賦予了粵菜多變的口味,也讓粵菜從源頭開始,就注入了學習和成長的基因。”

粵菜是國內唯一一個成長型菜系,從清朝末期到現在,一直在吸收國內外優秀的烹飪理念和做法,形成了粵菜特有的烹飪基調。

這是粵菜的靈魂,也是粵菜的魅力所在。

林旭將切好的火腿放進蝦泥中,再放入一些同樣切碎的蟹粉,加入一些綿白糖,兩個雞蛋清,便用手開始摔打起來。

說起來這百花餡還是挺簡單的,不用調味,不用加水,直接用蛋清把蝦泥和各種配料攪勻就行了。

攪拌的時候,還要不斷摔打,盡可能讓蝦泥起膠發黏。

郭繼昌說道:

“這百花餡用處很大,網友們可以在家試著做一做,很多菜中都能用。”

林旭笑了笑:

“您再提醒,大家也只會放進收藏夾裏吃灰。”

把餡料打好,蒙上保鮮膜,放進冰箱冷藏室進行腌制。

接下來,就是這道百花雞烹制中的重中之重了——整雞脫皮。

很多人都覺得給雞去皮沒什麽難度,至少沒有整雞脫骨難度大。

然而事實上,想要把一只雞的雞皮完整的脫下來,其難度並不比整雞脫骨簡單,甚至比脫骨還要難。

因為脫骨是從脖子下面開口,把雞的身體往外翻,翻的過程中去掉骨頭就行了。

而整雞脫皮,是需要小心將雞皮完整剝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傷到雞皮,一不小心就會翻車。

更何況這道菜要用鮮雞脫皮,難度相對更高一些。

把準備好的雞拿過來,林旭沒有著急脫皮,而是先用食鹽在雞皮表面認真搓洗一遍,將雞皮搓洗幹凈。

脫下來的雞皮是沒法這麽清洗的,所以要提前處理一遍。

而且這麽搓洗一遍,雞皮的口感更加脆嫩,吃起來也更加美味。

搓完再用清水沖洗一遍,接著擦幹雞肉,開始脫皮。

先把脖根的雞皮切開,接著將整只雞從胸腔到腹腔切開,然後換成小刀,一點點將雞皮從雞身上剝下來的。

剝的時候要帶著雞的皮下脂肪,但不能帶肉。

另外雞翅膀要帶上,這是吃雞不是雞的重要標志。

除了雞翅,雞頭也要切下來單獨煮一下,上桌時會擺在盤子裏做裝飾。

雞皮剝下來後,郭繼昌看了看,對林旭的手藝贊不絕口:

“不錯,剝得很幹凈,這樣的雞皮最適合做百花雞了。”

說完,他拿起提前準備好的竹篾網,把雞皮鋪在上面,徹底攤開後,用細長的竹簽將雞皮固定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