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墩墩:果然每一口肉,都是有代價的!制作金絲油旋!(第3/4頁)

清洗一遍,用紙巾擦掉表面的水分,牛闖遞給了林旭。

林旭接過來放在面片上,順著面片的方向滾動一下,原本平整的面片立馬被滾筒上預留的凸起劃成了一根根整齊的面條狀。

把這些面條卷在圓錐上,放進預熱好的平底鍋,開始炕。

“這會兒不用著急,先慢慢加熱,等底部炕到焦黃時,再翻過來,利用面團自身的重量壓成一個面餅。”

這種油旋在中原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大的差不多能有兩斤,普通人吃半個都能吃飽,而小的還沒巴掌大,普通人一口氣能吃好幾個。

除了大小不同之外,餡料也不相同,常見的有豬肉餡大蔥、羊肉大蔥、牛肉大蔥等等。

過去這種油旋都是燒餅爐做的,先用鏊子炕定型,再放進爐子裏,用炭火慢慢烤焦、烤酥。

但這種方式太慢,做一個差不多需要十分鐘以上,個頭大的甚至得二十分鐘。

所以現在很多小吃攤都直接放在滿是油的平底鍋裏,半煎半炸,制作時間更快,酥皮保持的時間更久,而且賣相也更漂亮。

不過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還是過去炕出來的好吃,那種炭火把肉餡的油脂慢慢烤出來又被面餅吸收的香味,可不是油炸能做到的。

林旭連著做了一鍋,先炕一下,成型後抹油放進烤箱裏進行烤制。

抹油的時候,之前用切絲器切出來的細絲,已經逐漸成型,這會兒抹一層油脂再進行烤制,這些細絲會逐漸蓬松起來,那樣吃起來更香酥,更美味。

閑著沒事,林旭又做了幾個大的。

殷州老家南邊,有個名叫延津的地方,就是《1942》中那句著名的“鯉魚焙面,延津做法”中的延津縣,有一種名叫火燒的小吃,其實就是油旋的一種。

個頭比較大,外面的皮很酥,裏面的餡也很多,一個至少有半斤肉,吃起來很過癮。

過去二舅去省城,回來時會故意拐過去捎一些回家。

可惜自從他破產,加上通了高鐵和高速,就沒再從那邊路過,也就沒再吃過這種美味小吃。

現在林旭準備做一些,讓沈寶寶也嘗嘗。

他揪了一大團面,擀開,摔打幾下,然後從盆裏挖出大半斤肉餡,均勻的鋪在上面,按照油旋的做法做出來,放進平底鍋裏慢慢炕著。

牛闖對切絲器產生了興趣,他好奇的問道:

“潼關肉夾饃用的金絲餅,也是這玩意兒做出來的吧?”

林旭點點頭:

“對,西安人一提到潼關肉夾饃就各種埋汰,老是嘲諷潼關肉夾饃不是標準肉夾饃,還各種抵制,其實中原那邊,這種金絲餅肉夾饃很常見,不過中原一般不說潼關肉夾饃,而稱為靈寶肉夾饃……”

潼關和靈寶挨著,兩種美食其實是一種做法。

很多交界地的美食都有這樣的叫法,比如PY壯饃,到了山東就是菏澤壯饃;香河肉餅,到了燕京就是京東肉餅。

沒多久,烤箱裏的油旋烤好,林旭將平底鍋裏炕好的大肉火燒放進去,繼續烤制。

至於剩下的他沒再做,而是留給牛闖他們練手。

“趁著這會兒不太忙,把這些面和肉餡全都做成油旋吧,給大家都嘗嘗鮮。”

林旭說完,端了幾個新出鍋的金絲油旋來到廚房外面,沈佳悅剛把玉帶鯉魚的視頻剪輯完成,這會兒正在等待生成。

見林旭端著吃的過來,這丫頭當即來了興趣:

“哇,你做吃的啦?”

“做了點老家的油旋,你嘗嘗咋樣,裏面還有大的呢,小時候我經常吃,媛媛姐跟我搶還打過好幾架。”

沈佳悅越聽越有興趣:

“那上次回家咋不帶我吃呢?”

“不是殷州的,是殷州南邊一個縣城裏的美食,你先嘗這個,看好不好吃,好吃了晚上再做點,讓爸媽都嘗嘗。”

小兩口用紙巾墊著,一人拿起一個。

金黃的外皮已經烤酥,那些金絲也蓬松起來,咬一口,酥得掉渣。

沈佳悅對這種酥酥的美食完全沒有抵抗力,她吃的時候還用手托著,生怕這些碎渣掉下來,那樣可就少吃了呀。

外面的皮香酥美味,而裏面的肉餡則鮮香好吃,還帶著肉湯,把油旋裏的面芯都浸透了。

“真的好好吃,我超喜歡!”

沈佳悅吃得美滋滋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不光是因為吃到了好吃的,最主要的是旭寶做什麽都第一時間想到自己。

這樣的愛情,比什麽美味佳肴都讓人幸福。

或許這就是網上說的嫁給了愛情吧。

林旭咬了一大口,覺得面皮切絲的長度可以更大膽一些,這樣外面的金絲更多,吃起來也更香酥美味。

“旭寶,下午多做點吧,老爸肯定也很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