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各種“致死量”匯聚而成的無上美味——沾益辣子雞!(第3/4頁)

每次老謝老戴他們來到林記廚房,大家都會七嘴八舌的問著一些烹飪問題,連一向不喜歡多說話的秦偉,也盡可能的跟這些總廚交流。

原因很簡單,學到手就是本事,越有本事,變現的能力就越強。

這些都是立身之本,也是創造幸福生活的保障。

一旁的齊思亮看到鍋裏的豬油化了,而林旭還沒把糍粑辣椒倒進去,便問道:

“啥時候放辣椒啊?”

魏乾說道:

“再等等,等油溫達到七成以上……這糍粑辣椒本身就容易粘鍋,這次又加了具有黏性的大蒜,就更得把溫度升高了。”

搗碎的大蒜黏性很高,會粘鍋有糊味,所以做蒜蓉醬的時候,會把蒜末過水使用。

這次林旭沒有過水,就得把油溫升高一些,在入鍋的瞬間將糍粑辣椒炸透,這樣才能防止糊鍋。

朱勇補充道:

“菜籽油有異味,先把溫度升高,也能讓油脂中的異味飄散出去,這樣做出來的菜更好吃。”

很快,鍋裏的油溫升高。

林旭將之前做的糍粑辣椒倒進鍋裏。

剛倒進去的時候不能動,免得這些辣椒粘鍋,要先猛火炸一下,然後再用勺子翻炒,炒出辣椒的香味和紅油。

辣椒裏含有很多水分,在炒制的過程中,辣椒素也會隨著水分炒到熱油中。

一直炒,炒到糍粑辣椒有些發酥的時候,將雞塊倒進去,大火翻炒。

利用高溫熱油,快速鎖住雞肉的水分,這樣雞肉更嫩,吃起來口感也更好。

雞塊入鍋後,腌制時放的米酒就自動揮發出來,將肉中的異味帶走,並讓雞肉多了一層淡淡的醇香。

雞塊倒進鍋裏,先大火炒制,接著調成中小火,利用鍋裏豐富的油脂和雞肉本身的水分,把肉燉熟。

烹飪過程中不加水,完全靠鍋裏的糍粑辣椒和大量油脂來制作,所以更好吃更美味,嚼起來也更筋道。

林旭翻炒一會兒,往鍋裏加了一勺白糖,小火開始燜制。

見大家都圍著看,他便說道:

“要是想放點土豆的話,這會兒就可以放,不過放土豆就得加點水了,不然會糊鍋的。”

莊一舟說道:

“這要放土豆的話,不就跟大盤雞一樣了嘛。”

確實一樣,但這就是中餐的魅力所在,可以自由調整增減食材,並沒有嚴苛死板的規定。

不過雖然放土豆跟大盤雞一樣,但事實上還是有區別的。

大盤雞更像是多地區融合在一起的美食。

用的是四川的豆瓣醬,加上西北常見的線辣椒和洋蔥,按照山東炒雞的方式進行烹制,再配上老陜鐘愛的褲帶面,以中原地區飯菜合一的吃法進行食用……

這完全就是個大雜燴,傳言大盤雞發明於工地,倒也有理有據。

因為只有當年來西北墾荒的農民工,才會做出這種不怎麽講究但特別美味的菜品,以至於成了西北地區的名片,也成了很多西北人揮之不去的鄉愁。

正咕嘟著,喜歡網上沖浪的車仔突然冒出一句:

“這道菜要是拍下來發網上,絕對有很多人刷致死量吧?”

秦偉接了一句:

“還……還有……媽見打。”

雖然辣椒是雞肉的五分之一,但那是幹辣椒,復水後的分量差不多跟雞肉相等了。

這會兒鍋裏紅艷艷一片,說致死量確實不為過。

而媽見打,則是用油量太多,多到這像是用油炸出來的菜一樣。

不過該說不說,西南還真有單獨用油脂做的菜品,川菜中大名鼎鼎的油鹵,就是這其中的代表。

鍋裏的雞塊咕嘟了一會兒,林旭掀開鍋蓋,往裏面放了一小勺白糖。

加白糖是為了讓辣味更加柔和,同時也能讓雞肉吃起來更鮮。

這道菜在腌制時已經放過調味品了,所以這會兒什麽都不用放,繼續小火煨著就行。

當鍋裏的菜品快好了,一台白色的大G穩穩的停在了林記美食門口。

陳美亮拉上手刹說道:

“猛然跑這種長途還真有點不習慣。”

來的路上一直是他和林紅旗換開,盡管如此,還是覺得有些疲憊,快到檢查站的時候,甚至不得不借助紅牛提神。

林紅旗說道:

“車上的東西等會兒再拿,先上樓吃點東西,平時不開車跑長途也不覺得,咋會這麽餓呢?”

三人剛下車走進店裏,陳美娟看到服務台上空空的,沖舒雲問道:

“我大孫子呢?”

“墩墩和悅悅去接沈奶奶了……您幾位一路累了吧?老板正在樓上準備飯菜,我陪你們一塊兒上去。”

她從服務台裏走出來,陪著陳美娟三人來到樓上。

老沈正吃著酥辣椒,盤算著晚上喝什麽酒比較好呢,見到親家過來,趕緊起身打招呼,謝保民他們也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