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萬物皆可糖葫蘆!東北老一輩人的回憶——酥黃菜!(第2/4頁)

成型後,在表面還隱約殘留著一絲蛋液的情況下,林旭晃動一下炒鍋,讓雞蛋餅和鐵鍋分離,接著他提起蛋皮對折一下。

讓原本圓形的蛋餅變成一個半圓。

這時候,用勺子在蛋皮上輕輕拍打,讓對折後的蛋皮牢牢粘合在一起。

翻過來,同樣的操作再做一遍,就出鍋放在一邊晾著,開始攤下一張。

今天的蛋液一共攤了五張半圓的蛋皮。

全都做好,林旭拿起菜刀,將半圓的邊裁切成直邊,讓半圓形的蛋皮變成一個大三角形。

接著用刀按照蛋皮一條邊做平行參照,每間隔三厘米就斜著切一下,將蛋皮分成條。

再按照另一條邊做參照,同樣每間隔三厘米就切一下,這樣,整個巨大的三角形,就變成了一個個邊長為三厘米的菱形片。

菱形是中餐中比較常見的改刀方式,酥黃菜除了菱形之外,還可以改刀成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造型。

造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小要一致,這樣才能體現出菜品的美感。

改刀完畢,林旭架上油鍋,油溫兩成熱的時候,就將這些菱形片散落的下進油鍋中,開最小火,慢慢炸。

蛋皮是熟的,不用擔心炸不透。

剛開始蛋皮只是沉在最下面,但沒多久,這些原本只是扁平狀態的蛋皮,居然逐漸鼓了起來。

像是二維圖片變成了立體圖片。

而且越鼓越大,最終,原本的菱形片變成了兩頭尖的菱形體,看上去像個帶著棱角的金色紡錘。

要是剛剛改刀的時候切成圓片,那現在鼓起來的就是個空心圓球。

正方形的話,則會變成略有弧度的正方體,三角形也會變成三角體。

最終的造型,完全跟改刀時的樣子息息相關。

等這些菱形體全都漂浮在油面上,說明已經完全炸透,林旭用漏勺撈出來,放進旁邊的濾油筐裏控油。

就這樣,他一鍋一鍋的炸著。

這些蛋皮一次不能炸太多,否則膨脹後油鍋裏放不下,影響最終的成菜效果。

“我靠,這雞蛋皮炸一下好漂亮啊。”

朱勇湊過來,捏著一塊嘗了嘗:

“這啥玩意兒啊?”

魏乾看傻子一樣看著他:

“東北的酥黃菜啊,當年東北條件好的時候,想著法子做好吃的,這酥黃菜就是其中之一。”

物質條件富足的時候,普通的炒雞蛋煮雞蛋已經完全吃膩,所以才有廚師琢磨出酥黃菜這種菜品。

其實烹飪最能反映出當地真實的物質水平。

尤其是過去,做糖不容易,所以哪裏甜品菜多,哪裏的人吃得起糖,就說明當地生活富足,物質條件豐富。

比如長三角地區,明清時期非常富庶,所以那邊就把糖當成了日常調料,不管做什麽菜,都要放點糖。

為什麽會形成這種飲食習慣?因為有錢唄。

除了長三角,川菜也有這種規律。

川菜的上河幫以蓉城為中心,官宦、富商都在這裏居住,所以菜品清淡,有不少甜品菜。

而下河幫都是窮苦人吃的,麻辣味居多,食材也大都是上層人棄之不用的內臟下水之類的,很少有甜品菜。

而建國後的東北,之所以甜品菜女士菜橫行,萬物皆可糖葫蘆,也是因為物質條件豐富的原因。

當時別的地方吃粗糧都吃不飽的時候,人家東北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

後來東北工廠遷移到全國,東北工人也隨著工廠在全國各地安家。

時至今日,不管國內什麽地方,但凡有國營的工業大廠,哪怕是曾經國營過的工廠呢,廠區內依然有東北工人,附近的居民區,也不時能聽到東北口音。

朱勇看著林旭好奇的問道:

“老板,你最近那幾期高端東北菜在網上掀起了學東北菜的熱潮,這道酥黃菜也拍成視頻嗎?”

林旭點了點頭:

“拍,明天騰出時間就拍出來,趁著網友們的熱乎勁兒,再拍一道比較費手的東北菜。”

從雪綿豆沙到酥白肉,再到現在的酥黃菜,都是東北物質條件豐富時期的產物。

不過光做甜品菜也不行,一些比較高端的鹹口菜該做也得做,讓年輕的網友們見識一下半個世紀前東北人的生活水平。

雖然現在禁止捕獵野生動物,導致一大半高档東北菜沒法制作。

但也有一些菜品是可以烹制的。

比如代替東北名菜蒸熊掌的賽熊掌,雖然用的不是真熊掌,但味道和口感,依然毫不遜色,不少吃過的人都表示難以忘記。

林旭架上炒鍋,重新炒糖。

炒到拔絲狀態時,將酥黃菜倒進去翻炒,炒好出鍋,接著用勺子刮著鍋底的糖漿,在盤子上方有規律的轉動幾下,讓酥黃菜上面出現一道道蓬松的金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