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老孫頭的意外發現!幹硬的魚膠如何變成松軟的廣肚?(第3/4頁)

誰知任傑嘟囔著說道:

“我嶽父給我買了台牧馬人,我正發愁呢。”

眾人:??????

我的媽耶,你真不是來凡爾賽的嗎?

問話那位警察被後面的夥伴踹了一腳:

“讓你多嘴,好端端的一頓飯整得大家沒了胃口。”

其他人則紛紛向任傑打招呼:

“傑哥,你媳婦兒還有姐妹沒了?”

“對啊,傑哥給介紹一下唄,你這天天幸福小生活,不能忘了兄弟們啊。”

“咱們當初一塊兒考核,約好三年內不找女朋友呢,結果你倒好,不聲不響把婚都訂了……這沒有兩只林記的燒雞說不過去啊。”

任傑笑了笑:

“想吃燒雞沒問題,回頭抽個時間我讓林旭多做點,帶來幾十只,讓食堂的大師傅撕一撕,咱一塊兒吃。”

要說別的不敢答應,但林記的燒雞,這是絕對沒問題的。

第二天早上,林旭來到店裏,就看到了老黃送來的廣肚。

認真來講,廣肚是中原地區的叫法,特指用油發過的魚膠,海魚的魚鰾幹制後稱為魚肚或者花膠,是著名的食材。

魚肚越大越名貴,長寬超過一尺的那種,據說能換一套房子。

魚肚的吃法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粵菜中的鮑汁魚肚、上湯花膠、花膠燉母雞等菜品,主要是煲湯或者烹制一些燉菜。

但在中原地區,卻利用油發的方式,讓原本又幹又硬的魚肚漲發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然後通過扒制等烹飪方式,做成美味佳肴。

做好的扒廣肚不僅味道鮮美,口感柔韌爽脆,同時還是豫菜高档宴席的頭道菜,在整個菜系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咋突然想吃廣肚了兄弟?我手邊沒什麽好貨,成品發制的都不太好,還都是凍品,就給你拿了一些我珍藏的魚膠,你要不試著自己用油發?”

市面上有發好的廣肚,用的基本上都是魚肚加工的下腳料,所以價格低廉,一包還不到二十塊錢。

不過這種廣肚口感一般,也沒什麽味道,想要好吃,還得自己發制才行。

做廣肚,一向有“七分發制三分做”的說法,意思是廣肚想要好吃,七分功夫在於發制,至於烹制反而只占三成。

發制在整道菜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林旭沒想到老黃居然給自己出了這麽一道難題。

他從積分商城中不慌不忙的兌換了發制技法,笑著說道:

“我嶽母想吃,正好趁著年前這段時間不忙,就做一次試試……不光做廣肚,回頭還準備再做一次皮肚,黃老板可以多吃點,沒什麽脂肪的。”

所謂的皮肚,就是用豬皮制作出來類似廣肚的食材,口感疏松多孔,漲發得甚至比廣肚還要誇張。

可以用來涼拌,也可以燉菜、烹炒、幹煎等等,吃法很多。

老黃一聽這話,當即笑著說道:

“等做好了,我高低得嘗嘗。”

說到吃,林旭想起老黃的老婆想吃餌絲的事情,接著說道:

“對了,嫂子不是想吃餌絲嗎?我有時間就做,雖然不保證是滇南的原汁原味,但味道絕對不差。”

“好嘞,那我們就等著吃了。”

將這些魚膠拿到後廚,莊一舟看到後笑著說道:

“幸好郭星海今天不來上班了,不然看到這些花膠,還不得瘋了啊。”

廣東人喜歡吃這類幹肚魚膠,最常見的就是煲湯,對於油發後做菜的方式頗有微詞,覺得暴殄天物。

多好的煲湯食材啊,非得做菜,真是浪費!

林旭把這些幹肚放到溫水中,認真清洗著表面的灰塵。

油發廣肚的時間比較緩慢,整個過程需要兩個小時以上,這其中需要兩鍋油,一鍋低溫,一鍋高溫。

做法流程倒是不難,先用三成熱的低溫油把廣肚浸軟泡透,接著放進六成熱的熱油中進行炸制,這個時候幹肚會快速膨脹成海綿狀的廣肚。

等漲發好後,再放進八九成熱的油脂中過一遍,讓魚肚內部也完全受熱漲發,這樣才能完成從魚膠到廣肚的轉變。

不過說起來簡單,但這其中每一步的難度都不小。

尤其是高溫炸制,炸的時間短了,內部魚膠不漲發,時間長了,外部的廣肚會炸糊變色,而變色是廣肚制作中的大忌。

不管什麽時候,廣肚都要求色白如玉,不焦不糊。

一旦炸得上了色,那就是無可挽回的翻車。

林旭用溫水把魚膠洗凈,再用廚房紙擦幹表面水分,隨即往炒鍋裏加入半鍋幹凈沒用過的豬油。

廣肚要求色白如玉,這就對了油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容易上色的植物油中,也就玉米油可以,但玉米油的香味不夠,所以最終還得用無色的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