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道與時間賽跑的菜肴——醋熘鱖魚!墩墩的禮物!(第3/4頁)

由於老抽的存在,湯色有些黑,猛一看像是一鍋焦糖汁。

林旭往鍋裏放了一小勺食鹽,又往鍋裏倒了一碗香醋。

攪拌一下,讓醋香味散發出來,接著端起提前調好的水澱粉,用勺子攪拌一下,轉著圈淋入到鍋裏。

水澱粉入鍋後,抓一把切好的蒜黃碎撒進去,攪動一下,同時把火調小。

這會兒的醋熘汁變得粘稠不少,醋香味、鹵湯味、蒜黃的香味等等,全都很濃郁。

用勺子在鍋裏攪動幾下,讓味道徹底融合,接著便用小火在鍋裏咕嘟著。

醋熘鱖魚這道菜,鹵汁要足夠燙,所以不能從灶上端下來,需要一直熱著。

這會兒油鍋已經升到了八成熱。

林旭開始第三遍炸制。

邱振華拆完魚骨,湊過來看了一眼鍋裏的醋熘汁:

“醋酸味不夠。”

“等會兒澆汁的時候我會再加點鍋邊醋,今天魚多,一次性把醋放夠,容易揮發出去。”

林旭解釋一句,隨即托著一條魚放進油鍋裏開始第三次炸制。

炸的時候還不忘吩咐旁邊的幫廚:

“把熱盤子擺好。”

這種菜,盤子一定要熱,這樣上菜後,食客吃起來才酸香味美,要盤子是涼的,從這裏到宴會廳,魚的溫度會下降,肉中的腥味容易返出來。

飯店裏做魚為什麽喜歡提前腌制?就是為了防止魚肉返腥造成翻車。

而醋熘鱖魚這道菜之所以難,也是因為不能腌制,就原汁原味吃魚肉,稍有不慎就會把魚肉的腥味透出來,所以一般的淮揚菜館,根本不做這道菜。

就算做,也在做的過程中加上腌魚的步驟。

這次就不能一窩蜂的炸了,得一條一條的來,因為每條魚的炸制時間也就不到三十秒,兩條一塊兒炸容易過頭。

魚下進鍋裏,很快又被撈了出來。

林旭擺到盤子裏,隨即用炒勺舀一大勺米醋順著鍋邊淋到醋熘汁中,接著左手抓著熬醋熘汁的鍋轉動,讓米醋和醋熘汁混合在一起。

右手則拿著勺子,從旁邊的油鍋裏舀一大勺熱油,潑到醋熘汁中。

熱油下鍋,醋的酸香,鹵湯的味道,蒜黃的香味全都一窩蜂湧了上來。

林旭端起鍋轉過身,這會兒邱振華正在給鱖魚進行第三次松皮,他拿著一條沒用過的廚用毛巾蒙在魚身上,在魚身上擠壓幾下,盡可能讓魚肉裂開。

做完這些迅速去掉毛巾,而林旭也端著鍋正好放在旁邊,沒做任何停留,就舀起一勺鍋裏還在滋滋作響的醋熘汁,淋在了魚身上。

“滋啦……”

一陣酸香味兒升騰而起,這道醋熘鱖魚總算是徹底完成。

邱振華蓋上盤蓋,沖旁邊的幫廚說道:

“快,上菜!”

幫廚端著跑出去交給了傳菜員,傳菜員則第一時間去樓上送菜。

林旭把炒鍋重新放在依然開著小火的灶上,繼續炸下一條。

邱振華拿著毛巾站在一邊等著給魚松皮。

做這道菜就得爭分奪秒,一愣神的功夫都不能有,否則做出來的菜品就會打折扣。

邱振華邊忙活邊說道:

“過去的大酒樓中,做這道菜需要兩個腿腳麻利的跑堂一塊兒上菜,一個人端著魚在前面跑,一個人端著醋熘汁在後面跟著,菜剛放在桌上,後面的夥計就端著汁澆上去,魚肉滋滋作響,酸香彌漫……這種上菜方式被稱為跑汁。”

這點林旭很清楚。

跑汁跑汁,跑著澆汁,對跑堂的要求很高。

不光要跑得快,跑得穩,而且澆汁的時候,還要用一碗澆汁,正好把魚頭魚身魚尾全都澆一遍,汁不撒不漏,全淋在魚身上。

這樣的技術要求,可不是隨便一個跑堂就能做到的。

而且合格的跑堂不光要會澆汁,懂得吃喝搭配,吉祥話張口就來,還得記住所有熟客的喜好、性格等,可比現在的服務員厲害多了。

可惜現代社會,這種人才不可能當跑堂的,所謂的跑汁,也只存在了一些美食典籍和類似話本中。

現實中,很難見到兩個跑堂的一路小跑上菜,一邊跑還一邊吆喝:

“魚~來~嘍~~~~”

“醋~熘~鱖~魚~~~~”

林旭看著邱振華問道:

“釣魚台試過這樣跑汁嗎?”

“試過,把人老外嚇一跳,害我們全都寫了檢討。”

連釣魚台都撿不起來的規矩,估計真就撿不起來了,不過也好,現代社會本就效率為先,一道菜得好幾個人忙活,這樣的效率別說賺錢,能不賠錢就謝天謝地了。

把所有魚做好,林旭擦擦手,和邱振濤一塊兒上樓準備吃席。

雖然這會兒桌上的菜可能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但吃席這種事兒,吃是一方面,湊熱鬧是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