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老丈人想吃又香又清淡的魚,那要不來一道過水魚?(第3/4頁)

吃完魚肉再把蔥油餅往濃稠的魚湯裏蘸一下送進嘴裏,魚湯的濃香包裹著香酥勁道的蔥油餅,吃起來那叫一個美。

這面餅甚至比魚肉都好吃,過去上學時候,偶爾跟室友們出去聚餐,面餅都會額外多加好幾份。

老孫頭吃著午飯,還沒忘釣魚的事兒:

“這會兒太陽直射,水面的溫度上來,水中的浮遊生物也會變得活躍,水底的魚也會趁著天暖和進食,等著吧,下午絕對又是個爆護。”

孫大娘很想說一句,你分析的就沒對過。

不過想想還是給丈夫留了面子,現在沒別的愛好,就剩釣魚了,就由他去吧,分析對分析錯都不打緊,反正又不指望他釣的魚養家糊口。

謝保民說道:

“孫大爺說得對,等會兒繼續去釣,反正今天不會空軍了,說不定還能小小爆一下呢。”

沈國富也表示吃完飯就去,趁著暖和再釣幾竿。

飯後,幾個釣魚佬急匆匆的走了,謝宇飛謝宇航耿樂樂沈佳悅也都跟了過去,也想試試手氣。

不過林旭沒跟過去,而是抱著墩墩在銀杏林中轉悠起來。

經過一場大雪,銀杏樹上的葉子已經不多,但也有。

從景色的角度來說,這裏挺漂亮,但太單一了,而且棧道直來直去的,一眼能看到頭。

要是把棧道設計成帶弧度的,效果應該更好。

因為一眼看不到前面,會覺得路更長,景色更多,漫步在棧道上,會更有探索的期待感。

嗯,回頭要是真讓自己插手,那就從棧道方面下手。

反正這玩意兒是從林子裏面穿過去,不傷樹木,拆除安裝也很快捷。

不過具體行不行,還是等接手後問問老媽的意見吧。

她和老爸能把龍棲山從無到有做到現在,不僅成了4A級景區,同時還有可能在兩年內達到5A,對於景區的規劃肯定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吃飽喝足,抱著墩墩漫步在棧道上,看看黃葉,曬曬太陽,說實話真挺愜意的。

尤其是看著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照射下來,那些光斑讓銀杏林的景致變得更漂亮了。

再次來到池塘邊,林旭原本以為大家還會空軍呢,沒想到老孫頭上了一條一斤多的鯉魚,師兄釣了兩三條鯽魚,而老丈人則釣了一條鯰魚。

就連打醬油的耿樂樂和沈佳悅,也一人釣上來兩條三兩左右的鯽魚。

看來坑塘釣魚還是比小河溝野釣更上魚一些。

回頭這個魚塘可以修整一下,作為釣魚協會的基地,既能為銀杏園增加遊客,也能讓協會成員有歸屬感。

當別的協會還在靠發短信搖人搶釣位時,我們迎春街釣魚協會已經有了自己的魚塘,這說出去多讓人自豪啊。

當然,這裏雖然是基地,但也不能天天來。

大家該野釣還是要野釣,偶爾來聚一下,交流交流經驗,這就行了。

在寸土寸金的京城,能有個這樣的場地,不得讓釣魚佬們高興得原地起跳?

“哈哈哈,又一條!”

正想著,耿樂樂一甩魚竿,從水中拽出一條兩寸長的白條。

見到這條魚,墩墩立馬叫了一聲,隨即掙紮著跳下來,樂顛顛的跑過去,準備蹂躪一番。

嗯,雖然不敢欺負大魚,但小魚還是沒問題的。

一旁的沈國富光顧著看耿樂樂的漁獲,等回過神才發現自己的漂連著動了好幾下。

等他提出來,魚餌已經被吃光。

這是好兆頭,只要肯吃,就能把魚釣出來。

釣魚人最怕是不吃,魚餌扔進水裏倆小時依然完好無損,那樣會讓人很沮喪的。

重新把餌料弄好,沈國富把魚鉤扔到剛剛的位置,隨即從衣服口袋中拿出雪茄筒,把上午抽剩下的半支雪茄拿出來,重新點上,打算美美的享受呢。

正忙著,水中的魚漂動了動,隨即沉了下去。

中魚了!

他丟下雪茄和右手上抓著的純金打火機,雙手抓著魚竿猛的往外扯,林旭走過來,拿起了抄網。

沒多久,一條五六斤的草魚從水中提了出來。

“又中了,這裏可真太適合釣魚了。”

老沈重新把雪茄和打火機撿起來,點上後,這才慢條斯理的把魚鉤上的魚摘下來,放進魚護中,重新掛餌料,重新釣魚。

看著身邊的女婿,他得意的說道:

“小旭啊,晚飯咱直接回家做得了,就用我的漁獲做一頓好吃的。”

這會兒韓淑珍和蘇佩佩以及米嵐的幾個閨蜜從另一個方向轉過來,聽到這話,韓主任立馬說道:

“剛吃過中午飯就開始惦記下午的了,晚飯不能吃這麽油膩了,得清淡點,不然血糖、尿酸、血脂、血壓什麽的都摁不住。”

作為一個消化內科醫生,她太懂得病從口入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