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冰糖翡翠膏失傳原因!和面——拉面制作中的大學問!(第3/4頁)

廖金明組織這麽一次聚會,本就是讓大家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這會兒估計積累的怒氣全都撒出去了。

不過師兄相對來說還是雞賊,想來就跟尹宏斌這個東道主拼酒,跟大家成一夥兒的了,而且以自爆的方式和老尹同歸於盡。

這麽一頓操作後,眾人的注意力自然會轉移。

而心裏的火氣,也只能發泄到戴建利那邊。

嘖,好端端的一個廚師,居然開始學兵法了,這誰能受得了?

來到廚房,尹宏斌沒有急著教做菜,而是拿著一塊新烤出來的饢,一邊吃一邊領著林旭在後廚轉了一圈。

林旭原本以為西北菜只有牛羊肉呢,但轉了一圈才發現,食材的種類真是多種多樣。

就拿魚來說,有淡水魚,有鹹水魚,有高原魚,還有喀納斯附近出產的冷水魚……種類多樣,吃法也比較多。

“別看我們西北幹旱,但在吃魚方面卻個個是高手,哪怕只有幾根木頭呢,西北人也能做出一條美味的烤魚。”

尹宏斌將手中的饢吃完,也基本上檢查完了後廚的工作。

他還介紹幾個廚師長給林旭認識。

接著,這位總廚推開一個小廚房的門說道:

“林師傅請進,我先教你和面。”

拉面也叫甩面、扯面、抻面,是一種北方很多地區都流行的面食,據說源自山東福山,但讓拉面發揚光大的,是西北人,確切的說是西北重鎮——蘭州。

在那裏,拉面被稱為牛肉面,是人們一日三餐最離不開的美食,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歷史文化。

網上曾有人開玩笑說,想要激怒一個蘭州人很簡單,把牛肉面稱為拉面就行了。

從這話中就能看出,蘭州人對牛肉面的熱愛程度。

“拉面各地都有,做法多種多樣,西北地區的拉面會在和好面後加一些蓬灰水,也就是天然的植物堿,讓面團柔軟,這樣就能拉伸了。”

蓬灰水?

尹宏斌指了指旁邊的拉面劑包裝說道:

“過去都是自己燒,容易有雜質,而且量也不好掌握,現在已經把蓬灰做成拉面劑了,成分恒定,品質也更好。”

林旭好奇的問道:

“那別的地方也用這種拉面劑嗎?”

尹宏斌搖了搖頭:

“華北這邊更喜歡放堿面,用堿面和出的面團沒有那麽柔軟,但韌性更高,可以輕松拉到十扣以上,把面條拉得比頭發絲都細。”

“尹總廚,扣是什麽意思?”

“拉面拉面制作時,每拉一次,都要把右手的面條扣在左手上繼續拉,每扣一次,就被稱為扣,我們西北牛肉面中,粗面和大寬一般是七扣,毛細是十扣左右,其它的二細、韭葉、蕎麥棱都是八扣或者九扣。”

林旭這會兒算是徹底弄明白這些個專業知識了。

開始和面。

尹宏斌將操作台擦幹凈,倒上高筋面粉:

“做拉面必須選用高筋面粉或者拉面專用粉,這樣拉出來的面才夠好。”

在面粉中間挖一個窩,撒入一些食鹽,然後尹宏斌加入一些清水,先用手把鹽攪勻化開,接著一點點把面粉推到水中,讓水把面粉浸濕。

林旭看著面的量和水的量,好奇的問道:

“尹總廚,水不是一次加夠嗎?”

按照平時和面的比例,剛剛加水的量,只是這些面粉需要的五六成左右。

尹宏斌一聽,臉上頓時露出驚訝的表情:

“林師傅你居然通過看就能發現水量不對……怪不得大家都喜歡教你呢,這天賦,誰見了不喜歡啊。”

他一邊忙活一邊說道:

“拉面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水分三次加進去,然後再分三次加入蓬灰水,這樣面才會柔軟勁道,能拉成細條。”

說著,他用面粉一點點把中間的水蓋住,然後雙手插著濕面和幹面托起來用手搓,把這些面全都搓成稍稍有些幹的面絮。

接著,加水揉搓一下,將面絮堆在一起,用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用力往前推。

在推的過程中,尹宏斌會給手掌施加一個搓的動作。

他對林旭說道:

“和面沒啥訣竅,舍得下力氣就行。其實不光做拉面,任何面食,只要和面時增加搓的這一步,做出來口感都會好很多。”

利用搓的方式,讓面團中的水分和面粉更好的結合在一起,面團會更加順滑。

將這些面絮加第三次水,然後揉成面團,放在面盆裏蒙上保鮮膜,開始餳發。

在這個過程中,面團會得到松弛,同時面粉中的蛋白分子也會將吸附的多余水分釋放出來。

林旭看得連連咋舌,忙活這麽久了,和面的步驟才剛剛開始,做面點真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