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拆就毀的拆燴鰱魚頭!又是被系統套路的一天啊!

店裏,謝保民開始教林旭煮魚頭。

今天的魚頭比較大,所以他特意用最大號的雙耳炒鍋接大半鍋水,大火開始燒。

但他沒有立即把魚頭放進去,而是將那個碩大的魚頭擺在一個筐裏,魚皮朝上,然後舀著大概七八十度的熱水往魚皮上面淋。

林旭看得有些詫異:

“煮魚也需要燙皮嗎師兄?”

“直接煮容易破皮,先燙一下再煮,魚皮能更加完整一些,這步驟跟白斬雞很像的,甚至所有要求皮相完整的菜品,都需要提前燙皮。”

謝保民一邊忙活一邊講解著。

他將魚頭燙了好幾次,然後魚皮向下放進了鍋裏。

放進去後往鍋裏放入切成大片的生姜和大塊的蔥段,再淋入一炒勺黃酒。

當鍋邊有密集小泡產生時,把火調小,讓鍋裏的水保持七八十度左右。

這樣的水溫能夠盡可能的保持魚肉的完整,魚皮也不會破相。

旁邊正在炸小龍蝦的戴建利說道:

“這道菜主要是用熱水把魚浸熟,跟白斬雞、白灼蝦等菜品都一樣,水不能燒開,甚至不能達到九十度,慢慢浸透,這樣魚肉完整,骨頭也好拆。”

淮揚菜是有名的文人菜,講究雅致,這道拆燴鰱魚頭最雅致的一點就是將骨頭拆幹凈的同時,還要保持魚皮完整。

這種情況,用熱水浸就成了唯一選擇。

莊一舟是燕京飯店出身,接觸這道菜的機會比較多。

他好奇的問道:

“我過去當學徒時,有師傅說不想煮還可以蒸,用蒸的方式同樣可以達到皮肉不爛而魚骨分離的效果。”

他話音剛落戴建利就說道:

“那你可以大耳刮子扇他了,這不是誤人子弟嘛!為什麽用浸熟法?就是讓熱水順著骨頭縫滲入進去,蒸的方式溫度高,非但沒熱水進去,反而會讓魚肉的水分流失,肉全貼骨頭上了,那還拆個屁啊,淋上一勺剁椒成剁椒魚頭了。”

謝保民也說道:

“蒸的方式做不出完整的魚頭,我們這群總廚曾經試過,幾十個魚頭擺在那裏,蒸煮煎炸全都試了一遍,還是浸熟法能行。”

釣魚台的總廚們聚在一起也不光內鬥,偶爾也會為了菜品做各種嘗試。

對此,膳食部的廖主任是樂見其成的,反正這種食材也不貴,而且練完還會當成員工餐吃掉,絕不會造成一絲一毫的浪費。

很多普通人看來遙不可及的名菜,對他們來說,早已經吃膩。

見兩位總廚沒有藏私的意思,其他人也湊了過來。

魏乾問道:

“謝總廚,魚頭的水溫最高上限是多少啊?”

“八十五,超過八十五度魚皮的膠質就會溶解,魚肉的肌肉組織和紋理也會斷裂,肉變得爛爛乎乎的,沒法拆解。要是有時間,最好全程八十度以下,這樣魚肉的完整度才是最高的。”

趁著浸魚的功夫,謝保民開始準備輔料,有泡發好的香菇,泡發好的瑤柱,以及新鮮的冬筍,以及一塊金華火腿。

金華火腿用清水煮一下,香菇冬筍切片。

一切就緒後,在旁邊的灶上另起一鍋,鍋裏加入豬骨高湯,將冬筍、香菇放進去焯一下水,將香菇和冬筍的澀味焯出去。

火腿煮好後切片,同樣放進去焯一下水,盡可能的將火腿中的鮮味物質喚醒。

朱勇看著這幾樣配料,驚訝的說道:

“香菇是草中鮮,瑤柱是海中鮮,火腿是陸中鮮,冬筍是地中鮮,魚頭是河中鮮……這道菜居然是五鮮合一啊。”

謝保民擦擦手,搖頭說道:

“不對,不是五鮮合一,應該是六鮮或者七鮮才對。”

林旭越來越聽不懂師兄的話了。

這道菜不就是五種食材嗎?

難道還有別的配料?

想到師兄提著魚上來時,說邱總廚很過意不去,還給了一罐蟹膏。

這話其實很有疑點的。

你都坑了人家兩條魚了,還說人家過意不去。

邱總廚又不是個M,怎麽可能過意不去?他當時應該在跳著腳罵娘吧?

那師兄拼著被邱總廚罵也要帶來的這罐蟹膏,難道是做拆燴鰱魚頭要用的配料嗎?

想到這裏,林旭問道:

“這罐蟹膏是不是也是配料之一?”

戴建利沖林旭豎起了大拇指:

“對嘍,不光有河中鮮,還得再加一個湖中鮮,公蟹的膏能讓湯色豐腴,同時還能增加湯底的厚重感。”

好吃的拆燴鰱魚頭,吃起來肉質軟爛入味,魚湯豐腴厚實,魚的膠質和湯的鮮美完美融合在一起。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光放豬油是不行的,因為豬油放多了會油膩,得放蟹膏,這樣才有那種豐腴厚實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

“那師兄剛剛說的第七種鮮味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