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基礎款幹鍋醬的做法!墩墩:跟媽咪玩遊戲真的好累!(第2/4頁)

而大春,則對燒雞比較感興趣。

謝保民說道:

“燒雞我們就不要了,給大春打包一只吧,他比較能吃……我這腿近兩天是沒法做飯了,幹脆明天還來伱這吃算了,正好也嘗嘗你做的幹鍋花菜。”

他這麽一安排,兩個孩子臉上露出了笑容,大春也很滿意。

蘇佩佩覺得最近丈夫變得越來越顧家了。

不像過去,一心全在釣魚台和工作上。

林旭對車仔說道:

“去下面打包一只燒雞,再打包點鹵味啥的。”

“好嘞!”

把師兄一家送走後,林旭回到廚房,打算趁著晚高峰還沒來臨的空档,做點幹鍋醬。

幹鍋類菜品都離不開幹鍋醬。

放了這種特制的醬料後,不僅會讓幹鍋類菜品吃起來更美味,而且還能讓菜品擁有非常濃郁的香味。

幹鍋是流行於贛、湘、貴、川、滇等地區的一種烹飪方式,起源於農家的火塘。

火塘是南方特有的一種烹飪、取暖、燒水等多功能合一的灶具。

冬天寒冷,炒好的菜也涼的快,所以把菜放在火塘上圍著吃,這樣菜不涼了,人也不冷了。

雖然幹鍋在各地都有流行,但把幹鍋這種菜式從農家火塘端到飯店的餐桌上的,是川菜廚師。

確切的說是綿陽的川菜廚師。

他們將菜品在灶上烹制完成,創造性的放在小鍋裏面,下面放微火炙著,讓鍋裏始終冒著熱氣。

為了區別於火鍋,當時的廚師便根據這種菜鍋裏沒湯沒水的特點,稱之為幹鍋。

其實幹鍋並不是真的幹,下面還是有很多紅油的,這類菜越吃越香的原因也就在這裏,那麽多紅油,能不香嗎?

再往後發展,幹鍋和火鍋結合在一起,出現了先吃幹鍋類菜品再加湯涮菜的吃法。

幹鍋大蝦、幹鍋鴨頭等菜品,就是這麽發展起來的。

在幹鍋發展的初期,是沒有幹鍋醬的。

廚師們發現熬得時間更久的菜品香味更濃,為了讓菜一開始就美味,便琢磨出了幹鍋醬。

醬的做法不復雜,就是紅油豆瓣醬和豆豉、糍粑辣椒、香料放在一塊兒長時間熬制,這樣獲得的醬料就被稱為幹鍋醬。

當然,這只是幹鍋醬的最基礎款。

高級一點的飯店裏,會根據菜品的不同,適當增添配料。

比如做幹鍋蝦,要往裏面放點海鮮醬,增加鮮味。

而幹鍋鴨頭,得放花生醬和柱候醬,增加香味和秘制風味。

至於幹鍋肥腸,需要放一些剁碎的泡椒,讓油膩的肥腸增加一點去膩的酸辣味兒。

雖然幹鍋類菜品是一醬做百菜,但具體到單獨的菜品上,還是要根據食材靈活調整的,不然所有菜都一個味兒,顧客們很容易吃膩的。

林旭準備了十斤左右的幹辣椒段,篩去辣椒籽後燒一鍋水,將幹辣椒段倒進去小火慢煮,煮到辣椒段漲發後,撈出來控水。

接著他將店裏加工醬料的大號料理機拿過來,倒入一整罐五斤重的豆瓣醬。

幹鍋醬跟其它醬料最大的區別,就是所有食材需要剁碎,這樣熬制時香味才能更好的釋放出來。

這些豆瓣醬原本是需要剁碎的,但師父說過,一個好的廚師要善於借用科技的力量。

放入豆瓣醬之後,林旭又將做豉汁排骨用的豉汁端過來,用漏勺從裏面舀出一大勺蒸的軟爛的熟豆豉。

豆豉能讓菜品擁有濃郁的豉香,是幹鍋醬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一勺熟豆豉下去後,林旭又往裏面放了一勺生豆豉。

開始攪打。

設備通電後,摁三秒鐘停一下,再摁三秒,繼續停頓。

利用這種旋轉-停頓-再旋轉-再停頓的方式,能夠把豆瓣醬攪碎,但又不會攪成糊糊,完完全全跟刀剁的是同一效果。

醬料攪打妥當,倒出來,再將煮好的辣椒放進去,同樣攪碎。

接著林旭把做幹鍋醬需要用的香料拿過來。

香料也不復雜,主要有花椒八角桂皮香葉白芷白扣小茴香和孜然粒,這些香料全都準備妥當後,林旭又根據豆瓣醬和糍粑辣椒的量,拿了幾個羅漢果過來。

羅漢果是幹鍋醬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這款大多數用來泡茶喝的香料能給幹鍋醬中帶來甜絲絲的味道,不僅能夠中和辣味,同時也有提鮮的作用。

灶上放上炒鍋,開小火,不等鍋熱就將所有香料放進去,羅漢果個頭比較大,需要掰碎。

用小火幹炒的方式把香料的香味慢慢焙出來。

接著將這些香料倒進研磨機中,全部碾碎成大顆粒的粉末狀。

最後再準備一些提味用的姜蒜末,所有材料就準備妥當了。

林旭架上大號炒鍋,開始做幹鍋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