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軟燒類的天花板——軟燒雞糕!新的支線任務!(第2/4頁)

“今天林兄弟來十八號樓,我為了招待他去拿你兩條魚,咋跟抽了你的筋一樣啊?信不信我讓林兄弟扣你外甥的工資。”

林旭:“……”

不至於不至於,剛還說戴總廚實在呢,這是不是有點實在過頭了?

電話裏傳來了宋大海的聲音:

“狗東西,你們池子裏江團不多著呢嗎?既然林師傅來了,等會兒我喊上他們一塊兒去你們十五號樓吃飯,菜弄好點啊,別丟了咱釣魚台的臉。”

老宋很清楚,魚是要不回來了,不如拉著其他總廚一塊兒去十八號樓吃一頓,就當吃狗大戶了。

戴建利無可奈何的放下手機,一邊洗手一邊說道:

“老宋這次弄來的是野生江團,所以我弄了兩條給你嘗嘗鮮……誰知他摳摳搜搜的要去告狀,真小氣!今早回來的時候,我看他在院子裏種了點小菜,等長差不多了喊你來吃啊,這種自己種的小青菜比外面賣的好吃多了。”

看來這是慣犯了啊。

怪不得大家都防賊一樣防著戴總廚呢。

經過這一個小插曲後,戴建利拿來兩個稍微大一點的方形盒子,清洗幹凈後擦幹水分,接著在盤子裏刷上一層薄薄的熟豬油。

弄好後將調好的白色肉糊倒進去。

他一邊倒一邊說道:

“這一步一定要刷豬油,不能刷植物油,否則蒸出來的雞糕就不是潔白的顏色了。”

林旭點頭應和道:

“確實,植物油太容易給食材上色了,也就色拉油好點,但效果還是不如豬油。”

把肉糊全都盛進托盤中後,輕輕磕一下,將裏面的氣泡排出來,這樣蒸出來的雞糕就不會有氣孔了。

做完這些,將兩個盒子放進蒸鍋裏,上面罩一層保鮮膜,但不用蓋嚴,能擋住鍋蓋上的冷凝水別滴下來就行。

接著蓋上鍋蓋,小火蒸制。

“林老弟,發現了沒?蒸這個用的是小火,你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這個問題還真把林旭給問住了。

他想了想問道:

“是為了防止盒子裏的雞糕產生氣泡賣相不好?”

蒸氣太足的時候,蒸出來的食物就容易有氣泡,為了防止這一點,做蛋羹之類菜品的時候,都需要用中火蒸制,讓蛋液凝固的過程更溫和,這樣做出來蛋羹質地更好。

這雞糕,應該也是類似的作用吧?

林旭話音剛落,戴建利就點了點頭,隨即問道:

“還有呢?”

還有?

這咋突然成畢業答辯了?

林旭瞥見案板上還剩下一些豬肥膘沒用完,腦子裏靈機一動,頓時想到了一個可能,他沖戴建利說道:

“是為了防止蒸出豬油嗎?”

“對!林兄弟真不愧是老天爺抱在懷裏喂飯的人啊,這天賦真是……當年我學廚藝的時候,愣是想了小半天才琢磨明白。”

小半天?

這才是老天爺抱在懷中喂飯的吧?

像我們這種掛逼,都是偷偷潛入到老天爺的廚房偷飯吃而已。

能偷到全憑運氣好。

雞糕的蒸制時間不能太長,基本上凝固了就得端出來,否則蒸久了食材收縮,賣相就不好了。

林旭詳細詢問了戴建利和十八號樓的幾位廚師長。

得知這些雞糕基本上八分鐘到十分鐘內就能蒸好,不過具體的,還得看肉蓉的量和容器的深度。

一般情況下,肉糊越深,就越難蒸透,蒸的時間就越要延長。

而在蒸制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選擇金屬容器,最好是導熱最快的鋁制容器,其次是不銹鋼或者鐵盤等。

而塑料、陶瓷等導熱效果不佳的容器盡量少用,這會造成雞糕生熟不一致的情況發生。

比如中間的肉糊還帶著溏心沒有凝固,而周圍的肉糊已經蒸到出油滿是氣泡。

這些不僅是蒸雞糕的要領,同時也是所有蒸制類菜品的需要注意的事項。

聊著這些話題的時候,林旭突然看著戴建利問道:

“戴總廚,雞胸肉可以做成雞糕,那魚是不是也能做成魚糕啊?”

戴建利沖旁邊幾位廚師長笑著說道:

“看到沒,從雞糕上面直接聯想到了魚糕,這就叫天賦……兄弟,魚糕的做法跟這差不多,其實在湖北,魚糕是很常見的美食,不管燉菜煮菜亦或者是蒸菜,放幾片魚糕進去都能讓味道更加鮮美。”

他這麽一說,林旭就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大概跟魚丸之類的味道差不多。

回頭有機會了可以做點嘗嘗,畢竟魚肉相對於豬牛羊來說,熱量低了不少,而且做的時候不用放豬油,直接弄點魚油進去,效果應該也不錯。

沒多久,鍋裏的雞糕已經蒸好。

戴建利用盤夾將兩個盛著雞糕的盒子從鍋裏取出來,拿掉表面罩著的保鮮膜,一股濃郁的鮮香味便從盒子裏飄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