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3/4頁)

底層溫飽尚且是失望的不容易之後,他又稍微闡述了富貴人家的不知足,人性的貪婪永遠都沒有止境,恨不能把全天下好處都占盡。

貧窮與富足,兩種人生態度,兩相對比,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

當然,這僅僅只是開篇,甚至可以說只是將題目延展來開闡述了一下罷了,連正題都還沒開始呢,只是用這種矛盾為切入點延申出接下來的正題。

開篇雲景僅僅只用了不到百個字來描述。

接下來內容急轉直下,他在文中以提問的語氣,問不管是貧民的溫飽奢求,還是富貴人家不知足更進一步追求,什麽樣的情況下才會去追求這些東西?

答案是大環境安定下才會去追求這些東西!

這樣的自問自答,就是雲景這篇文章的核心要點了。

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是人都有追求,這並沒有什麽錯,可若是當大環境不安定,連命都快沒了,哪兒還有心情去想那些東西?

人,唯有活著才有追求。

而活下去的最基本條件,那便是家國安定。

有國才有家,家國動蕩,兵戈不斷民不聊生,連最基本活下去的條件都沒有了,何談什麽追求?

文章的核心要點點明之後,雲景便開始圍繞家國安定的高度進行各方面的闡述了。

家國想要安定,國富而民強,當國家強大後,自然就不會被欺負,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弱小是原罪,弱小就要挨打,你下安定別人也不會讓你如願。

國富民強不被欺負,也就有更多精力和資源去提高民生,也就契合了題目,在和平穩定的情況下,不管是貧民還是富人,才能去追求想要的東西。

文章中雲景也不是誇誇其談,如何國富民強他還是提出了自身觀點的。

首先是富,他從三個方面闡述自身觀點,糧食是基本保障,大力扶持農耕是有必要的,唯有吃飽了才能去想其他事情,如何從農耕方面入手提升糧食產量,不能一直依賴以往的經驗,國家有必要專門培養一些這方面人才,讓他們專研農耕,哪怕短時間得不到成果,但只要有人研究出糧食增產,那便是惠及整個國家乃至萬民的巨大貢獻,其次是貿易,貨物也好,錢財也罷,唯有流通起來才能體現其價值,否則那些東西也僅僅看著好看罷了,這裏雲景還舉了個例子,張三有三百斤糧食吃不完,但他缺錢,想取一個女子拿不出錢財當彩禮,而李四有十兩銀子,但他家裏糧食見底了,於是李四拿錢去買了張三的糧食,李四有飯吃了,張三也有錢取媳婦了,這個過程中雙方都得到了好處,而且國家也從中得到了稅收,金錢和貨物的流通,貿易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往大方向說,貿易的進行,便是整個國家經濟活過來了,而不是一灘死水,接著便是第三個方面,那就是有了糧食保障和貿易流通還不夠,不足以體現出國家的富足,需要更進一步,走出國門與他國進行交流,將本國沒有的,能提升國力的東西想辦法交易回來,如此不但能產生財富,還能提升國力……

關於富足方面雲景下了很大功夫去描述,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

然後就是國家的強大了。

國家再富有當然是好事兒,可光富不行,那是很危險的事情,若沒有強大的實力去保護,空有財富充其量只是肥豬罷了,唯有強大的實力才能保障國家的安穩和財富。

如何讓國家變得強大?這方面雲景也用幾個觀點進行描述,首先是軍隊,軍隊是保護國家不受欺負的基本條件之一,雲景分別從紀律,軍備,以及戰術方面提出建議,良好的紀律能讓軍隊做到令行禁止,軍備能提升軍隊戰鬥力,而戰術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戰術雲景還用幾年前那次四國戰爭中的‘聲東擊西’戰術舉例,當時秦老將軍以這個戰術可是‘吃掉’了桑羅王朝和金狼王朝前去支援大江王朝的數十萬援軍的,所以雲景在文章裏面建議國家多培養一些研究戰術方面的人才,接著就是關於各方面人才的培養了,他把國家比做一個人,軍隊的強大只是讓人拳頭更有利,而人才的培養才是這個人的大腦,很大時候空有拳頭沒用,沒用頭腦只會被人耍的團團轉,所以各方面人才的培養也是重中之重,當國家這個人有了強硬的拳頭和聰明的大腦,那才是由內而外的強大。

國富民強,不被欺負,大環境安定了,不管是貧民還是富人,他們才有心情去追求自己下要的東西。

雲景這篇文章一直都是在圍繞題目進行的,沒用寫著寫著就跑偏放飛自我了。

不過這還沒完,但在寫到這裏的時候雲景的筆頭卻是頓住了,有些遲疑要不要把心中的想法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