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2/4頁)

“所以這不是針對我是什麽?”心頭嘀咕,雲景哭笑不得,差點整個人都不好了。

倒不是說進士試的時候不能考作詩,而是太少太少了,整個大離王朝八百多年歷史,進士試考詩詞才能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最近一次還是上上上代帝王特別喜歡詩詞文章才這麽幹過,都一百多年沒考過詩詞了。

合著自己進士試的時候就考詩詞了,哪兒有那麽巧合的事情,雲景那叫一個無語。

考場上靜悄悄的,然而對於很多擅闖詩詞的考生來說,差點喜大普奔,這不是給自己送分嘛,好在還算克制。

當然了,每個考生都知道,這次科舉考詩詞其實只是個添頭,對於整個科舉成績的影響不大,甚至可以說可有可無了,哪怕寫出名垂千古的詩詞來,另一道題做得不行依舊榜上無名。

“題材不限,自由發揮,嘖,我嚴重懷疑是黃老的惡趣味”,心頭嘀咕,雲景也不糾結那麽多,先把這道試題擺一邊,本就不擅長這方面,何必浪費時間?把另一道題解決再琢磨一下吧,實在不行詩詞這道題教白卷,反正影響不大。

自始至終雲景都沒有下過抄一首記憶中前世的千古名篇,不是自己的他騙不了自己,這算是他的底線之一了。

做人貴在心誠,連自己都騙算什麽事兒?

然後才是重頭戲,這次科舉決定成敗的第二道題。

題目只有一句話,“徒壁之家,人安在,保暖足以,富貴之家,枝葉茂,尚不足,煩惱常在”

這句話便是此次進士試的題目了,其表達的意思,只要不是笨蛋都能看懂,大概意思就是,哪怕家徒四壁,只要人平安健在,溫飽得以為續,那就知足了,而富貴之家,本就富足,且開枝散葉兒孫滿堂卻不知足,常常伴隨著煩惱。

題目就這麽一句話,沒有其他任何規定,需要考生根據這句話施展才學譜寫一篇文章,至於能不能寫得出彩,在十多萬考生中脫穎而出,那就看自身才學了。

題目淺顯易懂,延展開來書寫一篇文章不難,難的是寫得出彩。

當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雲景心道一聲果然,在年初的時候,他就猜測科舉試題絕對避不開已故的鄧長春,而今所料不差。

這句話的出處是一本名為《小草居》的書籍,是一百多年前鄧長春所著,那時他早已踏足神話境位列大離夫子之一,寫這本書主要是闡述民富差距的方方面面,很是有一定深度。

可以說這本書但凡參加進士試的考生都讀過,畢竟一年前這本書都還是在世夫子留下的典籍,萬一哪天遇到夫子,總不能關於夫子的著作一問三不知吧。

認真看了試題,雲景並未貿然動筆,而是微微閉眼開始打腹稿,他沒有去揣測出題人是不是在緬懷鄧夫子,雖然題目是摘取鄧夫子著作中的一句話,但若刻意迎奉就落入下乘了,以此寫出歌功頌德鄧夫子的文章估計閱卷之人看都不待多看一眼。

須知站在夫子的高度,放眼的是天下萬民,在意的是文明傳承,刻意去歌功頌德夫子怕不是要活過來抽你一頓,學的什麽玩意,就學了拍馬屁?

心念閃爍間雲景便有了諸多想法,若是根據題目寫關於眾生百態的文章未免有些小家子氣了,寫人心人性的文章亦差了點意思。

各種想法不斷出現,又被他一一排除,漸漸的倒是有了思路,依舊沒有急著動筆,而是根據自己的思路完善腹稿。

考場中很多學子都已經開始奮筆疾書了,但雲景卻並未急於求成。

單單是打腹稿他就琢磨了一早上,日上三竿考場都在分發第一餐了他也沒動筆。

朝廷分發的餐食自然不可能是什麽珍饈美味,兩個饅頭,一塊油餅,外加一碟小菜和一碗湯,不能說難吃,只能說有點難以下咽。

發食物的人員動作輕緩,幾乎做到無聲無息了,這是為了避免打擾到考生思路,放下食物就去了下一處,至於餐具,吃完後放一邊,下次分發食物的時候會有人收走。

雲景沒有浪費食物,不急不徐的全部吃完了,再難以下咽他都吃得津津有味,他是過過苦日子的,當初家裏連吃飽都難呢,想不起來這已經算是美味了。

吃完後餐具放一邊,然後才開始磨墨,完了攤開一張紙開始書寫文章,只是初稿而已,他也沒有急於求成,書寫的過程中不時停下思考。

關於這篇文章,雲景以底層人士知足常樂為開篇,闡述生活的不易,很多時候僅僅只是溫飽這點要求都是奢望。

底層人士的生活雲景還是很有話語權的,他本就生在窮苦人家,曾經冬日大雪,他家的茅草屋都被大雪壓了一個窟窿,一家人只得抱團取暖,那種心酸唯有體會過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