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番外篇·燕然勒石(第3/4頁)

最開始只是一個兵陣,漸漸地,整個蒙軍陣形都被擊散。

終於,它不再是一個整體。

土墻被擊倒了。

……

“哈拉和林已經攻破了,投降都不殺!”

王滿倉用蒙語大喝著。

他是楊奔麾下先鋒,最先殺入海都的陣中,配合張玨派來的援兵破陣。

如今的草原上的牧民根本就不比以前了,很多都是老人和孩子,軍心一亂,立即就四分五裂。

不時卻有些蒙將想要組織兵力反抗,王滿倉則時不時擡起弩箭射殺他們。

他麾下許多士卒都改用火銃了,他這種老兵反而學不會新武器,更習慣用得趁手的老物件。

“將軍!是王立將軍來了!”

士卒呼喊著,王滿倉擡頭一看,見到了王立的大旗。

其後,便見王立的兵馬將海都的九斿白纛砍倒。

王滿倉卻是顧不上敘舊。

見到王立,說明已經殺透了蒙軍的陣線。

他卻沒看到海都的怯薛。

“海都逃了!”

“快,通知大帥,海都逃了!”

號角聲起,軍中將令下來。

“大帥已親自領兵追擊海都,各軍將領收攏俘虜!”

……

其實在與楊奔接戰的那一刻,海都就預感到不好。

他想要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卻沒做好與唐軍決戰的準備。楊奔不像他所想的是小股輕騎,而是一支武器無比精良的強軍。

之所以還與楊奔接戰,只是因為他不能退,一退軍心就亂了。

結果後方再遇偷襲,他便知道自己徹底敗了。

無奈之下,只能領著小股心腹突圍,向東北方向逃去,往金帳汗國跑去投奔忙哥帖木兒。

唐軍在漠北待不了太久,早晚會輜重耗盡。

向金帳汗國借兵,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

三天後。

追過哈拉和林以北,就是杭愛山脈。

杭愛山在漢代稱為燕然山。

所謂“燕然勒石”,竇憲領兵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脈中的稽落山,刻石記功而還;所謂“封狼居胥”,就是霍去病打敗匈奴後,登上狼居胥山築壇祭天。

這裏被稱極北之地,乃是武將立功的巔峰。

楊奔死死盯著前方若隱若現的一點身影,策馬狂奔,終於追進了燕然山脈。

他已經忘了他是一路統帥,腦子裏只有海都,只有蒙古大汗。

如果不是立功心切,很難想像一個漢軍將領能在這樣的地方追上一個蒙古大汗。

“砰!”

“嗖。”

不時響起火銃與弓箭之聲,在這樣的壯闊的地勢中顯得格外響亮。

終於。

“追到了!”

有唐軍的大喊聲傳來,楊奔再次下令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他絕不打算讓海都逃了,也不強求活口。

前方是一條死路。

海都身旁最後的心腹還在與唐軍廝殺。

這些蒙軍確實是勇士,分明被逼到了絕路,面對的還是當世最可怕的火器,卻絲毫沒有投降受俘的意思。

“砰砰砰……”

血把荒草地浸染成了紅色,唐軍的火銃終於耗盡了彈藥。

“保護大汗走!”

蒙古勇士們重新翻身上馬,竟是護著海都,想要殺破唐軍的陣線突圍。

“嘭。”

他們策馬沖撞,以血肉之軀撞倒唐軍。

楊奔大怒,喝道:“攔住他們!”

……

海都滿臉是血,死死瞪著前方。

他腦子裏已不再想勝與敗,想到的是成吉思汗的遺訓。

“窩闊台的子孫哪怕是一塊臭肉,哪怕將它包上草,牛不會吃那草,哪怕將它塗上油脂,狗不會瞧一眼那油脂,仍要立他為汗。”

他才是大汗。

名正言順的蒙古大汗。

忽必烈是為了個人的野心而篡奪蒙古的汗位,而他不一樣,他才是為了大蒙古國的偉大傳承。

“嘭。”

海都被撞倒在地。

他於血泊之中奮力起身,捅翻一名唐軍,去搶他的馬匹。

“噗。”

有長槊刺進他的甲胄。

海都一把握住那根長槊,手中的刀也砍進對面唐軍士卒的脖子。

楊奔奮力要將槊拔出。

海都卻是將所有的力氣用盡,死死拉住它。

於是,一把弓便套到了海都脖子上。

楊奔用腳死死踩住海都的肩,用力握住弓柄往外拉,以弓弦鉸著海都的脖子。

那是海都背上的弓,是張硬弓,楊奔用盡了全力,連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起。

而海都更是雙目圓瞪,努力想掙紮出來。

“咯吱咯吱……”

那是弓弦磨出來的聲響,又像是海都脖子裏骨頭破碎的聲音。

終於,那雙瞪圓的眼睛裏神彩完全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