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分憂之臣(第3/3頁)

林子沒他那麽會說話,遂大聲道:“臣也是!”

李瑕沒想到召劉元振來議事,只得到這樣一個建言,搖了搖頭,問道:“有何用?”

“收服吐蕃。”

“朕問你,便是八思巴回到了薩迦,又能如何?”

劉元振道:“能在大唐與蒙元決戰之際擊我方腹背,能切斷……”

“朕是問你,八思巴回去了,就一定能號召所有的吐蕃部落效忠蒙元嗎?”

“這……自是可以。”

李瑕皺了皺眉,起身踱了兩步,招劉元振到身邊,道:“朕有個想法,你莫與別的重臣說。”

劉元振大喜,似乎覺得自己是開國功臣中最出色的。

只聽李瑕問道:“你覺得,只需朕拿下河套是否便能化解蒙元這次的計劃?”

劉元振一愣。

“你看。”李瑕擡手一點地圖,“蒙元為何能攻興慶府?為何能攻西域?為何能穿過阿拉善沙漠去往青海?因為河套平原是他們的跳板,他們在河套休整,以河套為軍事重鎮,將兵勢四散,包括常年在延安府形成壓迫。”

“臣明白,但……”

“只要拿下河套,就相當於斷掉蒙元一臂,打掉它在西南的影響力。那就算八思巴回到吐蕃,還能讓吐蕃效忠蒙元嗎?”

“陛下明鑒。”劉元振道:“但連年征戰,國力早已不堪重負,便不說陛下答應諸公休整兩年,哪怕諸公支持,陛下何處來的兵力、錢糧攻河套?”

“但這才是大局。”

李瑕也知道自己沒道理,因此今日只招了劉元振來問接下來要問的這句話。

“朕若親征河套,能激勵士氣,只帶精兵又能省不少錢糧,國庫再擠一擠,勒一勒褲腰帶。”

“陛下,恕臣直言,這顯然不可能。年年親征,年年勒緊褲腰帶。士卒疲憊、國庫無存糧。”劉元振道:“必然要休整兩三年,這兩年間若能不動兵戈收服吐蕃,國力大增之後再發兵河套,此方為良策。”

“朕明白,只怕兩三年忽必烈也緩過氣來了……”

李瑕思忖著,敲打著桌案,希望能再找出一個契機。

契機往往是與危機同時來的。

眼前也許就有一個。

——八思巴。

這個蒙元的國師、吐蕃的大貴族與佛門宗主,確實是個契機。

只是要在青藏高原上追上對方,很難。

……

看著李瑕陷入沉思,劉元振小心提醒道:“陛下如今是九五之尊,無須事必躬親。當由我們這些臣子為陛下分憂。臣定竭盡全力。”

這句話說動了李瑕。

“允你所言,盼你能為朕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