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分憂之臣(第2/3頁)

李瑕略略一想,倒覺得孫德彧很是敏銳。

“不必拿格物院中的瑣事去煩郭卿,你舉薦一個人知格物院事,郭卿則可在格物院中任農學院士、水利院士,你可知何意?”

“知道。”孫德彧便應道:“臣該舉薦一個格物院的管家,打理好繁雜小事。”

“倒是機靈。”李瑕道:“再設軍器監、火藥局,從格物院分出來,你來任軍器少監,兼管火藥局。此事私下再奏來。”

“臣領旨。”孫德彧緊接著又小聲問道:“陛下,俸祿不少吧?”

“嗯。”

孫德彧大喜。

他年紀輕,學識又遠不如郭守敬,以前無人可用時還能勉強頂一頂,如今再擔物院卻承受了太大的壓力,此時才覺輕松不少。

這是李瑕登基稱帝後必須要做的調整,讓各個事項都漸漸規範起來。

總之,一點點促進生產、規範體制。

……

“陛下,林司使來了。”

隨著這一聲通傳,打破了李瑕內修政理的平靜。

讓郭守敬繼續帶著官員們查看別的農學成果,自己則去接見林子。

李瑕現在已經能從臣子趕來覲見時的步伐、神態推斷出他們要稟報的是好事還是壞事。

今日一看林子,他就意識到這次是壞事。

“陛下,甘肅急報,有元軍入境且偷襲了嚴雲雲的隊伍……”

李瑕看過林子遞來的情報之後,卻顯得很平靜,似乎這壞消息沒有他預想中那麽壞。

但疑惑還是有的。

“回宮再談吧,召劉元振來。”

“是。”

劉元振守了潼關多年,這次又中了董文炳一箭,李瑕幹脆召他回長安任了兵部尚書。

至於潼關,以茅乙兒如今的經驗,應可獨當一面了。

另外,劉元振也是李瑕稱帝後第一批封國公的功臣,同時還有張玨、高長壽、李曾伯、廉希憲、高瓊、張弘道等,基本都是能坐鎮一路的帥才。

到了集英殿,劉元振看過情報,目光落在地圖上,顯得疑惑起來。

他受傷已過了將近五個月,早已養好了傷勢,又變得生龍活虎。

“元軍主力逼近高昌了?”

“這確實才是更嚴重的事,但有善甫兄坐鎮,你不必管。”李瑕道:“先說嚴雲雲遇襲之事。”

“是,大通河以西應該暫時還不屬於我大唐治下。”

“嗯,河湟之地自安史之亂後便丟了,這些年蕃人不生亂,朝廷也無余力去拿回來。祁連山、大通河暫時可算是國界。”

“可這次並不是蕃人自西向東偷襲,而是元軍自東向西攻擊。”劉元振嘴裏念叨著,手指在地圖上一劃,道:“從沙漠來的……大費周章啊。”

這件事對於他們而言,已經不難猜了。

“八思巴。”劉元振念叨著這個名字,道:“看來,是那位蒙元的國師八思巴回吐蕃了?”

李瑕坐在那沒說話,等著他弄清局勢後給出建議。

“元軍先由一支先鋒兵馬打通道路,正好還劫下了我們的輜重,確保八思巴的安全。那算時間,蘭州守軍發現異常趕到湟水畔,再送出急信到長安,已過了十二天。八思巴很可能已經到西寧州?”

林子道:“是,蘭州守軍正在追擊。”

“怕是追不到了。”

劉元振話多,疏理了局勢之後,又道:“這次元人很聰明,東面還在攻打興慶府,西面又調重兵逼近高昌,同時偷偷從中間穿過沙漠去往吐蕃。若我是廉希憲,我也攔不住。”

這個道理不需要劉元振說,李瑕也明白,甘肅那樣地廣人稀的一大片地方,在沒有長城、沒有超級多兵力的情況下,要是連讓元軍騎兵來走一遭都不讓,那就太異想太開了。

事實上,廉希憲能讓元軍騎兵甚至不敢攻城鎮、關隘、商道,可以說是極可怕的威懾力了。換作是忽必烈鎮守甘肅,李瑕想穿過其境,怎麽都敢試試偷襲幾個重鎮。

“過去就過去吧,八思巴想回吐蕃,不走甘肅,還能走西域。實在不行,他從開伯爾山口也能繞進去。”李瑕道。

劉元振想了想,很快有了主意,道:“我們雖然追不上八思巴,卻能走別的路攔住他。”

說著,他最後又看了一眼地圖,目光中泛起了堅決之色。

“臣願領小股兵力,從川蜀過大渡河,翻越高山,直趨薩迦,截殺八思巴,擒來恰那多吉,為陛下收服吐蕃。”

站在一旁的林子瞥了劉元振一眼,猜測他是想搶郝修陽的功勞。

收服吐蕃絕對是不世之功。

不僅封王世襲,還必然名垂青史,不輸於封狼居胥……

想到這裏,林子幹脆站出來,抱拳道:“陛下,臣也願往!”

“哪怕山高水深,深淵奇寒。”劉元振道:“臣雖九死,亦勢必為陛下斬八思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