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災後(第4/13頁)

順著水流漂的過程輕松極了,不必花費一絲一毫的力氣,等逐漸意識到水是往東邊海裏匯聚時,崇文才察覺出不對勁。

倘若再不行動,自家就要被沖到海裏去,到時候指定沒有活命的機會。

崇文便再次拾起手中的木槳劃動起竹筏來,此時他們已經不剩多少食物,王李氏跟周氏把全部食物留給幹活的崇文,饒是如此,與消耗的力氣相比,那點子食物可謂杯水車薪。

與此同時,他們還不能停下,即使在夜裏也要不停劃動竹筏。

眼下的情形像極族長從前說過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結果柳暗花明又一村,崇文竟遇見座磚瓦制成的小院,將竹筏劃進裏頭才不至於被沖出來。

後來崇文無數次同木槿感慨說,這個決定當真救下了他的性命。

遇見小院時,他已經不剩多少劃船的力氣,接下來唯有等死,何況在小院裏避險時崇文還碰見了金寶、有糧兩家人。

有糧過慣苦日子,對糧食的規劃幾近吝嗇,因此手中還有些許余糧在。

有糧念著昔日東家在災年接濟自己的恩情,毫不猶豫分給崇文他們一塊餅子。

餅子已經幹裂甚至長黴,然而在快要餓死的崇文眼中比黃金還要珍貴。

三家人歇息夠了便將所有累贅丟掉,準備按照約定回藥山同家裏人匯合。

要想回藥山,勢必經過東小莊,等將船劃回東小莊附近,他們看著自家氣派的青磚大瓦房被大水沖擊成如此模樣難免心痛,加上缺衣少食沒有力氣,一番商量以後決定留在東小莊等水徹底退去。

那時,水將將沒過胸口,崇文與王李氏她們需要整日整夜呆在竹筏上,別說下水捉魚,能保證竹筏不翻已經格外困難。

等餓到實在受不住,他們就挨家挨戶尋找地窖開口,雖說大頭糧食都在劉半仙的乾坤寶袋裏,但他們只求找到口吃的不被餓死。

一群人就這麽勉強活了下來。

後頭越來越多被沖散、沖走的人家重新回到織女鎮跟東小莊,中間不乏有家人被淹死的,重逢的喜悅與妻離子散的悲傷彼此交織,形成分外古怪的氛圍。

崇文不曉得爹跟弟弟妹妹是否還活著,王李氏與周氏還能用眼淚排解苦悶,崇文卻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做老母和妻子的頂梁柱。

盼啊盼,不清楚究竟等了多少個日夜,連積水都已經消失殆盡,木槿等人才緩緩歸來。

待問清楚大致情形,木槿便開始盤算東小莊哪戶人家還不曾歸來。

當初車隊來到東小莊定居之際,約莫有一百五六十口子人,如今不過百口人而已。

像劉福貴孫輩這種當著自家人面被沖走亦或沉下水底的有二十來個人,剩下三十口子人都是整船都沒有消息的,其中便有王寶興一家。

“要不俺們出去找找?”

說話的是栓柱,他跟崇文前後腳回到東小莊。

栓柱爹娘和弟妹同樣不見蹤影,起初逃到藥山時,栓柱爹非讓兒子同他們一道、至於栓柱婆娘跟孫子孫女,則讓他們自己找生路去。

明眼人都能瞧清楚栓柱爹的全盤——

他年紀已經大了,後頭婆娘生的兒女尚未長成,至少比栓柱這個正值壯年的勞力弱許多,與其拖累未長成的兒女,還不如讓老實忠厚的長子帶著他。

栓柱老實歸老實,卻不傻,他心中明白婆娘兒女獨自上路只有死路一條,終究還是拒絕了老爹不近人情的要求。

暫且不提栓柱爹被氣到破口大罵之事,他們血濃於水的父子親情就在那兒擺著,栓柱總不能不管爹娘,他擔心著哩!

面對栓柱提出的建議,木槿思慮再三終究還是搖頭拒絕了。

崇文他們還好,跟自己從藥山回來的族人卻已累極,就靠那麽一口氣吊著才與家人團聚,此時讓他們沒有方向跟個鐵鍋上的螞蟻般四處亂竄尋人,跟要他們命差不多。

木槿道:“大夥忍饑挨餓才會來,先歇息一夜,明日再說旁的。”

大夥從藥山被沖散,要想尋人,得從方圓百裏開始,至少需要十天半個月功夫,余下的人要麽餓到皮包骨、要麽身上受傷得風寒,他們的身體壓根禁不住折騰。

眼下只有東小莊自己人,木槿便問劉福貴:“劉三叔,你試試如今能把乾坤袋裏的東西拿出來嗎?大夥得有口糧食吃才行。”

劉福貴念了句咒語,始終不見有東西出現。

劉福貴生怕乾坤袋裏頭的糧食拿不出來,他幾乎面紅耳赤、豆粒大的汗珠從額頭上刷刷往下落。

方才木槿被王李氏拉住說了半天話,實在無法分心顧及劉福貴這頭,便導致空間裏的東西沒拿出來。

等她準備把糧食拿出來之際,就聽見有族人見劉半仙的乾坤袋遲遲沒有動靜,大喊道:“當初糧食是在劉半仙家收進乾坤袋裏頭的,咱們是不是從劉半仙家裏才能拿出來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