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災後(第2/13頁)

木槿想著坐以待斃實在不是法子,便同余下的族人商量回東小莊。

他們當初之所以自發回到藥山,不過是擔心親人們找不到自己罷了,如今已經等了這般久,親人要麽已經回了東小莊,要麽……已經在洪水中喪生。

委實沒必要繼續在藥山呆下去。

王寶興不在,族人們早已將木槿當做能帶自己活下去的人,當木槿詢問大夥如何看此事時,他們竟只剩下點頭一個動作。

木槿看著山下的積水僅能沒過腳踝,果斷帶領族人們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出發前,眾人不約而同看向家的方向,心中想法大同小異,不過盼著能趕緊同家人團聚罷了。

至於另一種可能,他們已經隱隱察覺到,但始終不願意相信。

榔頭家中兄弟姊妹眾多,年紀最大的弟妹隨爹娘一道走,他則帶著幾個小的同乘一艘竹筏,來到藥山等了好幾日也不見爹娘的身影,他跟弟妹就盼著能趕快回東小莊跟爹娘團聚。

腳下土地泥濘不已,走上十來步,腳底下就沾了厚厚一層泥,加上大夥已經數日不曾進食,行動比往常更為艱難。

榔頭不停勸慰弟弟妹妹:“再走幾步就能家去吃娘烙的大餅了……”

是呐,他家從前吃不飽穿不暖,單靠榔頭給王寶山家做長工活命,靠在逃荒路上打土匪才有了些許積蓄,榔頭最愛吃娘做的白面烙餅。

誠然,裏頭的白面和油只有一丁點,但對於榔頭來說仍然屬於了不起的美味。

除卻剩下口鐵鍋的人家,余下的並無多少行李,大多帶著個水囊而已。

然而道路實在太過泥濘,在沒有累贅的情況下照樣走不快,人們實在累極,就一屁股坐在地上。

至於說土地泥濘臟汙,壓根不曾有人在意。

他們趕路這般累,倘若不坐下略歇會兒,恐怕早就累倒在途中再也無法站起。

人們心裏的想法大差不差,藥山是方圓數百裏最最顯眼的,順著藥山的方向走總歸能找到親人和回家的路。

織女鎮幸存下來的人就有前來藥山的,見木槿等人欲返回東小莊,織女鎮眾人果斷跟在後頭。

要曉得,南人打小從水邊長大,幾乎個個都會水性,卻照樣在洪水裏沒了很多親人。

而東小莊那群人從西邊逃難過來,很多屬於旱鴨子,回到藥山上的人數卻比織女鎮還要多,加上車隊定居後發生的林林總總的事,難免使織女鎮眾人高看幾眼——

東小莊水性跟自己比不得,卻能活下這麽多人,他們當真有幾把刷子在,跟隨東小莊保準沒錯。

流離失所的人們早就不分自己人和所謂的外鄉人,能活命已經是上天眷顧,他們怎敢要求太多?

何況藥山聚集了成千上萬口人,比起陌生人而言,東小莊能算半個自己人,織女鎮的鄉民心中對東小莊生出前所未有親近感。

面對織女鎮百來個人說要一起走的請求,木槿毫不遲疑便答應下來。

一場洪水打亂了人們休養生息的節奏,田地裏原本長出的莊稼早已不見蹤影,接下來勢必還有段混亂時間,把織女鎮團結在周邊能節省許多力氣。

木槿從織女鎮百十號人中仔細辨認,始終沒看見陳寡婦娘倆的影子,她心下一沉,泛起難以言喻的悲傷。

孤兒寡母生存能力有限,活下來的幾率比尋常人小得多,木槿不知道將來是否能與陳寡婦重逢。

“魚!前頭有魚!”不曉得是誰喊了聲,人們熱切的目光紛紛望過去,木槿的思路隨之被打亂。

隊伍裏可謂已經彈盡糧絕,很多人甚至斷炊三五天,只能不停往肚子裏灌水緩解饑餓感。

手中有空間的木槿無數次動搖想從空間裏拿出點糧食出來,最後卻死命按捺住拿糧食的心思。

幾百雙眼睛死死盯著她,神跡總不能接二連三發生,縱使東小莊能相信、織女鎮卻不會,她一時的仁慈只會給自己和劉福貴帶來災難。

等看到前頭有水窪裏有魚,人們腳下似乎不再沉重,幾乎用盡所有力氣朝水窪的方向走來。

木槿走的不算快,她過去時水窪旁早已圍滿了人,旁邊的崇武榔頭自發往旁邊靠了靠,給木槿留出個側身的位置。

此處屬於窪地,隨著洪水的退去,很多魚滯留在此,所以才會讓他們看見。

織女鎮就有老人說過要注意地底下,發完大水以後說不準能捉到幾條魚打打牙祭,只是大夥身心俱疲委實沒精力顧及旁處,或許遇見過魚,只是人人精神萎靡給略了過去,今日碰到個數米長的大水坑,才開始重視老人的話。

窪地裏應當有百來條魚,兼之窪地深度連一米都沒有,對木槿等人而言無異於大型糧倉。

在織女鎮幾個人的指導下,男人們先用手中的竹子伸下去探了探深度,確定底下並非沼澤地才徹底放心下去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