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災後(第3/13頁)

崇武連衣裳都來不及脫下就下了水,他預備撈幾條魚給爹和姐姐他們吃。

不過崇武到底比不得織女鎮土生土長的人,堪堪捉到條半大不小的魚。

織女鎮有個人捉到的魚最大,遠處看去竟有兩尺①多將將三尺長,有人覺得這條魚有靈性,應當放生才對。

不知旁人如何看,反正木槿瞧不出這條魚除了個頭大之外與別的魚有什麽區別。

織女鎮幾個人圍在捉來最大個頭魚的漢子旁邊,話裏的意思都不過是大魚有靈性說不準已經修煉成仙了,讓他趕緊放生要緊。

崇武頭一回主動紮進人堆裏說話,他覺得能有口吃的實屬難得,人都要餓死了,做甚要管魚是不是要修煉成仙了。

被擠兌的男人終於有了回擊的底氣,他接茬說:“就是,我一家老小都要被餓死了,總不能為了條魚把人給餓死!”

男人不光自己水性好,他爹水性也不差,只是年紀大比不得青壯年靈便而已,正因為世世代代相傳的好水性,男人全家老小才得以在洪水中活下來且不曾失散。

原本運到藥山上的糧食早就被大水沖走,他們費盡全力只保住一丁點食物,如果再找不到吃食,一家老小都得交代在此處。

他好容易憑借出眾的能力抓到個頭最大的魚,卻被同鄉們逼著將魚給放生,心中本就不舒坦,見東小莊有個小子來幫腔,男人趕緊抓住樹幹往上爬,死活不肯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魚。

幾人爭執一番,男人終究將魚給綁在了自己身上。

隊伍仍在馬不停蹄地趕路,畢竟才從藥山出發幾個時辰,總不能將最容易趕路的白天給耽擱過去,許多村莊房屋被水沖垮、從前的道路同樣需要花費極大力氣才得以辨認清楚,在夜裏壓根無法正常趕路。

因此,他們不敢浪費白日哪怕一丁點時間,只實在累到受不住才會坐在地上歇息。

等到夜幕降臨、完全辨認不清前路之際,人們終於喘著粗氣停留下來。

因近幾日太陽暴曬,裸露在水面上的樹木恢復幹燥,甚至由於樹根浸泡在水下太久而失去活性,顯得幹癟,死氣沉沉的大自然倒便利了他們伐木做飯食。

隊伍中的青壯年主動去折樹枝燒火。

中間還有茬話頭不得不提,東小莊找柴火時幾乎成群結隊合作將塊大木頭給運過來,再用手中的大刀給砍好;而織女鎮則更習慣一家一戶自行行動,木槿將原因歸結為東小莊在逃荒路上鍛煉出來的合作意識。

有鍋的人家委實太少,東小莊幾十個人不分你我將魚一道燉了。

至於所謂的鮮美,反正木槿不曾察覺到,畢竟沒有任何調料,連鱗片也不過草草刮了遍而已,能填飽肚子就成。

織女鎮同樣只剩下兩戶人家有鍋,他們尚算和氣,允許其余人在自家用完後再用。

捕捉到大魚的漢子,則自顧自在旁邊烤魚。

烤魚味道並不差,許多人之所以借鍋煮魚也不肯上手烤純粹因為烤魚總會燒焦,不如煮了吃管飽。

人人皆以為漢子捉的魚快要成仙,怕後頭有報應才不肯借給他。

吃飽肚子再次有了力氣,加上還有憂心家裏人的緣故,人們就算爬著也要爬回親人身邊去。

於是,在出發第二日的深夜,從遠處而來的趕路人終於回到魂牽夢縈的家。

聽到外頭的動靜,崇文跟回到東小莊的族人果斷拿起手中的砍刀,他們一心以為外頭一群人是來打劫撿漏的。

木槿看著東小莊依然屹立不倒的磚瓦房,眼淚幾乎無法抑制地盈滿眼眶,她已經做好無家可歸、再次過以天為被、以地為席生活的準備,萬萬不曾想到家還在、家人們還在。

外頭烏漆麻黑,木槿看不清周遭環境的全貌,甚至連周圍的族人也無法一一辨認清楚,她只看見崇文、王寶根並金寶等站在前頭的幾個人。

她忙問崇文:“娘跟嫂子如何了?”

崇文滿是胡茬的臉上露出大大的笑容:“都好,都還活著。”

對於飽經苦難折磨的人而言,活著已經是莫大的幸運。

崇文夫婦同王李氏遇見的風浪著實不算小,等狂風駭浪停止後尚有余波,崇文所在的竹筏不受控制往西邊漂去,何況當初藥山還不曾裸露出水面,筋疲力盡的崇文實在沒有力氣繼續控制竹筏的方向,便順著水流往低處漂流。

說巧也巧,後頭幾日洪水瘋狂往低處湧,應當都流到東邊的海裏去了,一些被洪水淹沒的村莊同樣暴露出來。

不夠牢固的茅草房被大水沖得七零八散,只留下底下的土坯,而磚瓦房同樣受到重創,有的房頂竟生生消失掉,不過四周磚瓦的墻壁尚算完整,崇文便是將磚瓦房當做地標回到東小莊。

當然,回到東小莊的過程可謂驚險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