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3/3頁)

秦德威看著真是心癢癢,嘉靖皇帝怎麽不來問自己,這滿朝文武,誰能比他更懂日本國!

然後秦德威繼續看今日的奏疏原件,是禮科都給事中丁湛所上。

其中結論是:倭夷再來修貢,仰承祖訓,卻而不受,以示天朝不通無禮義之國!

秦德威將丁湛的奏疏摔在地上,罵了一句:“庸人誤國也!”

不只是罵這份奏疏,也是罵歷史上這個人,將來此人出任浙江海道,也幹了不少蠢事,甚至都能被嚴嵩當倭寇大起的替罪羊。

方佑連忙將丁湛奏疏撿了起來,這可是今天送入的奏疏原件,馬上要送到閣老們手裏的。

讓秦中堂提前看,都已經是打擦邊球了,要知道秦中堂的入直文淵閣差遣後面,可是加了不預機務幾個字!

就是有這幾個字,奏疏雖然經過秦中堂之手,但秦中堂根本沒有資格對奏疏提出任何意見。

方佑請示過後,就捧著奏疏原件出去了,混入其它奏疏,一起送往西苑。

又到次日,秦德威看到了嘉靖皇帝的對丁湛奏疏的批復:這本說的是,送至禮部看過。

朱批在秦中堂手裏轉了一圈,做好備案存档後,又送出去了。

於是秦中堂心裏更難受了,一份份文件出現在自己面前,自己明明有很多想法,卻沒有權力表態和處置。

這種感覺就像是看得見卻吃不著,比看不見還要難受!見鬼的不預機務!

朝廷是有規矩的地方,不是你職務分內事,不是可以風聞言事的言官,皇帝又沒有咨詢你意見,那你就最好少說話。

如果每個人都隨便對其它衙門事務指手畫腳,那就亂套了。

特別是秦德威這個入直文淵閣,本來位置就很敏感,只要想幾乎就能接觸到所有文件。

如果動輒對奏疏朱批大發議論,不加掩飾的真拿自己當內閣大學士,肯定要被所有人猜疑。

當初秦德威為什麽話特別多,因為翰林詞臣能經常面見皇帝,本來就有顧問職責,可以與皇帝面對面隨意議論,這就是詞臣特權。

但現在皇帝隱居西苑,不上朝也不怎麽見外人了,詞臣就很難面君了,這就是秦德威當初最擔心的事情。

而且嘉靖皇帝沒有賜下銀章,秦德威也就沒有上密疏的特權,對於一個喜歡議論飆發的人來說,不能說話這就很蛋疼了。

無論如何,這件事一定要發聲!秦德威抓起筆,就開始寫奏本。

方佑很不能理解,秦中堂管這閑事作甚?日本國貢使這種小事,有什麽好關注的?

行走於宮廷,謹言慎行是最基本的準則。

如果為這種根本於己無關的小事隨便伸手,引起了別人尤其是皇帝的猜忌,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