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2/3頁)

所以秦德威不得不多嘴反復問幾次,免得漏掉了關鍵事件,難免就顯得啰嗦了。

方佑仔細回憶著,終於撿起來一個說:“若說有奇事,倒也有一件。我大明對日本國絕貢十六年後,日本國又派了使節朝貢,如今已在寧波府上岸。”

啪!秦德威拍案而起,下意識的說:“終於來了!”

這把方舍人嚇了一跳,不懂秦中堂到底激動個什麽。

就是個外邦求貢的小事而已,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不知有幾百各種土王,誰不想朝貢大明?

又聽到秦中堂再次慨嘆道:“正所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啊。”

這句重復的話,真把自詡敏銳的方舍人整不會了,不知道該怎麽答話,這秦中堂嘴裏的車輪也太多了!

在傳聞中,秦中堂所思所想言談舉止異於常人,往往令人揣摩不透,果然傳言不虛。

如此再無別話,方佑就告辭了。秦德威輕輕嘆口氣,日本國終於再次出現在大明朝廷視野的裏了。

誰能知道這個千年來對中原幾乎毫無影響的倭國,在大明中後期幾十年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要說起如今大明對日本國的關系,要從嘉靖二年說起。

日本國眼下正處於戰國時代的前期,國內已經混戰起來了。

在嘉靖二年時,大內氏和細川氏為了爭奪對大明貿易利益,分別派遣使節團向大明朝貢。

按照祖宗規定,民間禁止私自從事海外貿易,只有外邦官方使節朝貢兼有貿易性質,稱為朝貢貿易。

這種貿易實行勘合制度,像日本國這種比較遠又需要懷柔的國家,一般只允許十年一貢,還規定了船只數目和人員數目。

日本國這兩支使節團,一個拿的是弘治時大明發給的勘合,一個拿的是正德時發的勘合,前後腳的按時來到指定口岸寧波。

細川氏使節團拿的弘治勘合雖然已經過期作廢,但賄賂了市舶司太監,在朝貢權爭鬥時中占了上風。

於是大內氏使節團正使宗設怒了,直接動武殺了細川氏使節團正使,然後在寧波燒殺搶掠了一番,泛海逃去。

最後宗設在海上漂到朝鮮國,又被朝鮮砍了獻給大明。

這就是歷史上的“寧波爭貢事件”,其後嘉靖皇帝大怒,斷絕了與日本國朝貢關系,以示懲戒,至今已經十六年了。

所以秦德威聽到日本國又派了使節團登岸的消息,才會感慨日本國終於又出現在大明朝廷的視野裏了。

另外,在嘉靖皇帝斷絕了與日本國官方關系的這十幾年裏,寧波府外海的走私貿易堪稱“萬物競發、生機勃勃”。

現在走私貿易已經達到了第一個大高峰期,甚至在雙嶼島形成了固定的據點。

大明私商、日本國人、佛朗機人混雜一處,形成了異常繁榮的海中小都市,常駐人口可能在三千以上。

原本歷史時空裏,再過十來年後,連位於灰色地帶的海貿窗口雙嶼島也被浙江巡撫發動水師剿滅了,然後大倭寇就來了。

所以十六年前的“寧波爭貢事件”就像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堪稱嘉靖朝“大倭寇”的最源頭線索。

秦德威不想去指責大明朝廷政策的連續失誤,是人都有局限性,他也只能盡量把握當下了。

及到次日,秦德威穿上朱紅的官袍,扣上烏紗帽,縱深上馬前往長安右門。

下馬登記後進皇城,又入宮城,過左順門,回到了忠實的文淵閣。

很好,目光所到之處都是笑容,個個都象是好人。

等秦中堂進入文淵閣,方佑方舍人就呈上幾份文書,秦中堂問了句:“這些是什麽?”

方佑稟報說:“寧波那邊關於日本國使節的奏疏抄件,附帶抄了皇上的批字,以及今日官員呈進的相關奏疏。”

秦德威大悅,手底下有個順手的人是什麽感覺?就是這樣的,心思能想到上司前面去,不用自己多操心,就準備妥當了。

自己昨天只是表達了一下對日本國使節的重視,今天這方舍人就把相關材料搜集起來了。

秦德威就翻檢著看了起來,先看的是地方奏疏抄本。

反正就是浙江巡海軍發現有夷船三只,上掛日本國進貢旗號,自稱是日本國王源義晴遣使來貢。

浙江巡按傅鳳翔等人奏道:欲遵明旨,仍前堅卻,但其卑詞效順,勢難阻遏,憫其悔悟之忱、略其蒙昧之罪,乞敕該部再加詳議。

秦德威看到“日本國王源義晴”三個字,有點小小迷惑,換算成了足利義晴才恍然大悟,就是太閣立志傳裏那位劍豪將軍足利義輝的父親唄。

反正大明對日本內部事務沒多大興趣,當初隨便就冊封了將軍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

嘉靖皇帝的對地方奏疏的批示是:夷性多譎,不可輕信,禮部便會同兵、刑二部、都察院詳議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