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公子,船中午應該就能靠岸了。”黃思嚴站在劉子嶽身後,哈了口白氣,眺望著遠處薄霧籠罩下的城市,一臉向往。

在船上的日子實在是太枯燥乏味了,而且冬季行船,海面上多霧,天氣陰沉,濕冷濕冷的,有時候好幾天都見不到一絲陽光。

好在這十幾天的旅程總算是要結束了。

劉子嶽披著一件黑褐色的氅衣,眉毛上沾著點點小水珠,遙望著遠方問道:“船上的事可安排好了?”

黃思嚴點頭:“都安排好了,鮑管事帶人留守在船上,小人隨公子上岸進城。關船長他們則住在碼頭附近的客棧裏休息,銀錢小的已經讓人發給了他們。”

劉子嶽點頭。

他們這次帶了總計二十萬斤棉花。因為棉花的體積比較大,所以用了兩艘船,那兩個小商人連船帶二十名船員租借給了他們。

在海上航行了十幾天,總算是到達了江南的門戶——松州。

松州是江南最大的碼頭之一,每日船來船往,不計其數。其實他們現在離松州碼頭已經很近了,但因為還要排隊進港,所以估計得到下午才能上岸。

劉子嶽在船上就想過了,他們這麽多棉花不可能弄到岸上再找買家。因為這樣租倉庫、搬運都得花不少錢,而且還要找人,相當麻煩。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松州找個地頭蛇,最好是本錢比較大的那種,能夠一口氣吃下他們的棉花,這樣對方直接付錢將棉花拉走是最省事最快捷的。

但他們初來乍到,一個人都不認識,所以找誰是個問題。

好在周掌櫃他們給他提供了不少人選。

見遲遲進不了港,劉子嶽回到艙裏,拿出那一沓信。

周掌櫃說到做到,回去後還真寫了好幾封信,並將他這些朋友姓誰名什,家住何處,是做什麽買賣的都一一單獨例在了一張紙上,派人送給了劉子嶽。

劉子嶽看他弄得很仔細,便收下了,還讓人送了一盒茶葉做回禮。

其他人也跟風,沒過兩天,也派人送了一沓信過來,全是他們在江南的人脈。

劉子嶽當時急著啟程,也沒功夫仔細甄別,就放在了匣子裏隨身帶著。船上的日子無聊,便拿出來打發時間,然後從裏面挑出了十來個人和相對應的信件。

現在這些信件就將派上用場了。

與其他們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去找人,還不如在這十幾人裏挑選幾個合適的。

劉子嶽又仔細將他們的背景地址挑選了一遍,首先是松州城內外的商人最合適,因為離得近,找人也方便。

其次是家裏的營生,開布莊、糧鋪這類有關民生的是首選,還有南來北往做毛皮生意也不錯,但像做瓷器買賣、茶葉買賣的就不是那麽合宜。

挑挑揀揀,最後劉子嶽留了三封信,其余的都放進了匣子裏。

這時候,外面也傳來了船員們的歡呼:“要靠岸了,靠岸了……”

劉子嶽將信收了起來,走出去一看,船在小吏的指引下,緩緩靠岸。

鮑全連忙帶著公憑上前與對方接洽,劉子嶽等人則下了船,租了一輛車進城。

松州是江南重要的港口城市,其繁華程度比廣州更勝不少,尤其是商品經濟極為發達,沿街到處都是叫賣聲,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

而且剛進城沒多久,劉子嶽就看到了高鼻深目穿著鮮艷服飾的異域商賈。再瞧街道上路人的平靜反應,顯然這種外邦人士在松州很尋常。

一行人都覺得很新鮮,幹脆提前下了馬車,走城裏逛逛,順便找了個酒樓吃飯。過去半個月,在船上天天吃的都是差不多的食物,他們都吃膩了,現在非常需要吃點新鮮的蔬菜和肉類。

吃過飯,這才就近找了一家看起來還不錯的客棧休息。

次日,用過早膳後,劉子嶽便帶著人去辦正事了。

他第一個找的是松州城東經營布莊的容建明。

這位是周掌櫃的朋友,在松州有好幾家布莊。

不過劉子嶽第一個找他卻是因為周掌櫃在他名字後面有一行備注:容老板祖上出過進士,後家道中落,子孫不擅讀書,才進了商道。容家祖訓,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在松州城內信譽極好。

對劉子嶽來說,品行比商家的規模和能力更重要。

畢竟他們是外來者,若是遇到李老板那等黑心肝的,又得生出事端,耽擱時間。

劉子嶽只想快點把棉花給賣了,趕緊回南越,收割甘蔗榨汁煉糖。

沿途,他們隨機向路人和小商人打聽了一下容記布莊。果然如周掌櫃所言,容記的名聲很好,提起來幾乎沒人說他們布莊的壞話。

根據路人的指路,兩刻鐘後,劉子嶽他們順利找到了容記布莊。

容記布莊的店鋪很大,有百來平米,位於松州的鬧市區。店裏絲麻絹錦等紡織品應有盡有,而且劉子嶽還在店裏發現了一排棉布,價格相當高昂,比絲綢還略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