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好消息還在後頭。

三天後,池家竟主動到訪,而且來的還是池家老爺子和現任當家池三爺。

“你說誰?池家,我想的那個池家嗎?”劉子嶽掏了掏耳朵,疑心自己聽錯了。

黃思嚴笑呵呵地點頭:“對,就是咱們前幾日去拜訪的那個池家,他們還備了禮物。”

這可不像是來跟他談買賣的啊,劉子嶽猜不透池家父子來找他做什麽,索性讓黃思嚴將他們請進來。

池老爺子的年紀很大了,頭發花白,手裏拄著根拐杖,走路都有些顫顫巍巍的,進門他就將拐杖遞給了旁邊的池三爺,然後拱手朝劉子嶽行了個大禮。

劉子嶽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動作給嚇了一跳,趕緊上前扶起他:“老爺子使不得,使不得,快請坐!”

他真怕這老爺子摔在他這兒了。

等老爺子穩穩當當低坐下後,劉子嶽長長地舒了口氣。

池老爺子見狀,哈哈大笑起來:“小友不必慌張,今日老朽前來是替譚家二十六口謝謝小友的。小友大恩,池家沒齒難忘。”

原來他是為了譚家人而來。

昨日,松州知府按律判了譚家二十六口人流放南越。

池家與譚同居一鎮,世代交好。池老爺子和已經過世的譚老爺子更是至交好友,而且兩人還結成了兒女親家。

池老爺子最小的女兒嫁給了譚老爺子的小兒子,也就是譚秀才的小叔。

這回也一並被牽連,連同妻兒一道被流放去南越。

不管是因為兩家長期以來的交情,還是心疼女兒女婿和外孫們,池老爺子都不可能不管這事。

但譚秀才非議朝廷天子乃是大罪,池家也只是一介商賈,沒辦法幫女兒女婿脫罪,所以只能想辦法讓他們稍微好過一些。

因此當官府的判決結果出來後,老爺子就立馬讓池三爺去官府打點,希望能派脾性好,比較正直善良的官差押送譚家人去南越,以求在路上不要磋磨譚家人。

誰料卻被告知,這次押送犯人去南越不走陸路,改走海路了,連船只都找好了。

這可是頭一回,海路雖也不算近,可到底是坐船,比用兩條腿翻山越嶺走到南越輕松多了。只是坐船需得花銀子,船上的吃穿用度也得花錢,這筆錢誰出?

而且商人多迷信,覺得沾了犯人晦氣,怕影響運道,就是給錢,很多船都不願意載犯人。

所以他們趕緊派人去打聽,這才知道了劉子嶽找知府大人求情,主動提供船只的事,連忙帶著厚禮過來表達謝意。

劉子嶽聽完後,擺手道:“舉手之勞,當不得老爺子如此感謝。我們本來就是要回南越的,船空著也是空著,多載幾十個人也不浪費船上的空間。”

池老爺子搖頭:“話是這樣說,但小友主動施以援手,這份善心難能可貴。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請小友收下。”

池三爺讓人將禮物帶了上來,好幾個精美古樸的匣子。

劉子嶽猜測應該是一些風雅之物和古玩之類的。

看來他不收這些,池老爺子是沒法安心了。

劉子嶽沖黃思嚴點了點頭,笑道:“那我就卻之不恭了,多謝老爺子。老爺子盡管放心,我在南越還說得上一些話,到了南越,譚家若是願意,可到我的莊園或是鋪子裏做事。我那裏正好缺少熟練的紡織師傅和掌櫃的。”

老爺子眼巴巴地上門送禮,不就是希望他以後也多照應譚家嗎?他本來就有意照顧譚家人,不如將對他們的安排提前說出來,也好安池家的心,還能賣池老爺子一個人情。

池老爺子臉上果然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激動地說:“那就好,那就好,真是太感謝小友了。”

劉子嶽笑呵呵地說:“老爺子不必感謝我,想必你們也聽說,我拉了兩船棉花到松州出售。南越那邊還剩了些棉花,若能紡織成布,以後的銷售範圍更廣,能賺的銀子也更多,說起來譚婆婆也是我的福星呢!”

他主動提起棉花,池家父子想起了前幾日他跟容建明登門拜訪的事。

池三爺主動開口問道:“劉七公子,你這兩船棉花是在找買主吧?”

劉子嶽笑道:“沒錯,周掌櫃幫我牽線,找了容老板。但他吃不下,好心地幫我聯絡其他人,便推薦了池家。只是那日不湊巧,老爺子和三爺有事不方便見客。”

池三爺看著劉子嶽自然的表情,輕輕轉了轉拇指上的綠扳指。

其實昨天知道劉七這人後,他們便立馬派人打聽了他來松州這段時間所做的事情,也大致了解了其來松州的目的,而且還從容建明的只言片語中了解到他跟李家有過節,包括李家對這批棉花有想法。

只是不知道雙方有什麽過節,而且素來霸道不擇手段的李安和這次竟然沒耍那些見不得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