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洲際杯決賽:第一場(第4/4頁)

這不是一名可以排進世界前十的運動員,該有的實力。

所以,哪怕東道主的光環降臨,即便是暫時無視了一些細枝末節的裁判,依舊對杭峰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

總不能讓一個明顯實力不夠的選手,幹掉世界前十吧?

就算是東道主,也不值得讓他們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賭注,該有的合理性,還是需要杭峰自己去拼搏。

只見杭峰從第一個直返出來,跳躍而下的沖擊力,瞬間加速了他在U型池裏的速度。

眨眼的功夫,滑速就提高到了45、接近50邁的程度。

能夠在第二跳就有50邁的沖擊力,至少在這個賽場上,只有極少數的頭部運動員,才具備這樣的實力。

更快的慣性終於讓杭峰在第二跳,具備了沖上池沿的能力。

視野回到熟悉的地方,同時杭峰快速的在心裏計算著速度和落點,這時候判斷力占據的比重不大,更多還是來自於長期鍛煉的肌肉記憶。

就比如視線來到高於池沿的時候,杭峰就知道自己要跳了。

從蓄力再到真正跳起來,只有瞬息的功夫。

同時視線已經遠遠高出池沿,並且還有往上沖的趨勢。

就算不跳,也能拋飛起來。

但在職業賽場,自然不是這麽滑的。

在雪板即將脫離冰壁的前一秒,杭峰極為準確,猛地向上躍起。

身體圈成一團,後手抓板尾,同時向後翻騰。

向後翻騰?

這是一個外刃的翻騰動作。

在U型池裏,向後翻騰反而是個比較簡單的動作。

想要在這一跳拿到高分,就要看杭峰能夠完成的周數和變化。

裁判和觀眾們凝目看去,就連範總都專注地盯著,畢竟杭峰是唯一一個沒有提前制定動作的選手,就連範總都不知道他在這一跳想要做什麽。

向後翻騰一周。

同時偏軸轉體了兩周。

隨後落地。

一共三周1080的二段變化嗎?

杭峰在資格賽裏,第二跳可是都能完成三周半的啊。

半周的差距,以每一跳20分為基礎,這第二跳的少了半周,裁判可能會直接少給2分左右啊。

緊接著,杭峰反向落地。

落地精準的就像是通過機械輔助測量過,距離池沿不足一米。

哦,反向落地,裁判會有1~2分的加分,三下五除二,好像也沒有虧多少。

同時,杭峰的起落點都非常接近池沿,高度和拋物線都非常漂亮,這是一個加分點。

裁判最少會給一分。

所以算是犧牲了難度,換取了高度值嗎?

也不對,這不還有個反向落地嘛。

範總一時間不是很能理解杭峰的做法,畢竟雙方成為教授關系的時間還很短,很多時候杭峰的做法,範總都要想一下才明白。

就比如第二跳結束後,杭峰用著超出華國國家隊最高實力,也就是孫烈在第三跳結束後才能夠達到的速度,輕松以超過60邁的速度沖向對面。

範總悟了。

杭峰明顯是在第二跳降低周數,以獲取更多的慣性,為第三跳的大招做準備。

同時,為了避免這一跳的分數太低,所以他選擇了一個反向的落地。

小子一句話不說,心裏還是算的很精嘛。

不過這也能看出來,杭峰對這次比賽的重視,對冠軍的爭奪心。

盡可能的在前面兩跳獲得超過60邁的速度,還不能降低難度,可以稱得上的藝高人膽大了。

範總提著的心臟放下來一點點。

60邁絕對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速度,在U型池裏,幾乎所有高難度的動作,完成的最低標準都是60邁。

杭峰用最快的速度積累到60邁,第三跳真正上難度的時候,就會輕松很多。

果然,沖到對面的杭峰,開始了他的第三跳。

倒滑的起跳,因為看不見身後的池壁,難度分必然會更高。

杭峰扭轉身體,一部分當然還是要靠看,一部分卻要依靠經驗。

視野變化,不如正滑的直接,扭曲的視野為起跳的精準性帶來了難度,但這些都難不住杭峰,一口氣被深深吸入肺腑,杭峰猛地向上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