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一次巨浪挑戰(第2/4頁)

“我已經在等第二輪了,沒想到還有一個不錯的選手。”

“這是第幾位了,他是這一組的最後一個嗎?”

議論著,並不狂熱。

因為接下來還有很多的挑戰,杭峰到目前為止做到的只是一個讓人覺得還不錯的“開始”而已。

但比起現場,網絡直播平台上的觀眾就沒有那麽淡定了。

“X-games”在全平台追加了杭峰的鏡頭,而且還把杭峰安排在了第三番位,所有點擊進來看直播的觀眾,都會注意到杭峰的存在。

就連本尼·馬龍這位常規賽場的新晉短板沖浪王者都沒能進入“全明星”百強呢,可想而知杭峰的人氣有多高。

很多人在杭峰上場的時候,就在留言區裏叫著他的名字,為他加油。

有人如果不懂:“很有名嗎?為什麽我不知道?世界冠軍都沒拿過。”

就會被很多人刷屏一樣地說:“世界滑板速降巡回賽冠軍,U型池總決賽第七,前兩天還高分碾壓拿到了世青賽的冠軍。”

“一位潛力非常強的年輕運動員,今年只有17歲,他的板類運動全精通,簡是他的教練。”

“我不在乎他拿了多少冠軍,也不在乎簡是不是他的教練,我只想說我很喜歡他!比賽加油!!挑戰成功!!”

“挑戰成功!!”

“比賽加油!!”

留言區裏很熱鬧,直播間也很熱鬧。

解說和布魯爾更是非常激動地討論著杭峰。

“從上場順序就知道,這是我們最後一位報名的選手,我們差點就失去他了。我們的記者在采訪時得知,他在出發前並沒有計劃巨浪挑戰,他來澳洲是為了參加世青賽。”

“是的,在世青賽的決賽上,他拿到了10分的滿分,據說比賽那天的浪況也很糟糕,浪高一度超過5米,而杭峰卻在那樣的浪況下,完成了轉體一周的技巧。”

“作為技巧類的選手,轉體應該很容易。”

“你可以試試在海裏和在冰上的差距有多大,我特意找過那段比賽視頻,真是太精彩了,我可做不到。”布魯爾說完笑了一下,“伊瑞克也不行。他只會在長板上走來走去,男人更應該挑戰的是彰顯力量和控制力的短板。”

布魯爾不客氣地走在“黑紅”的路上,三兩句不離伊瑞克。

但在解說的耳返裏,導演正提醒他:“只說杭峰。”

解說強行打斷:“杭峰準備上浪了!”

他大聲地說:“浪起來了,讓我們看看杭峰在巨浪挑戰賽上的第一次表現!起來!他站起來了!動作非常地流暢!讓人驚訝的平衡感!!幾乎沒怎麽吃力就完成了巨浪挑戰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他是今天第七個完成這一步的選手。

巨浪挑戰非常的難,看看這數據吧,33名選手只有7個人邁出了第一步。

杭峰就是這七個人之一!!”

解說打斷了布魯爾的小心思,大聲地解說著賽況,顯然他對杭峰上板的表現非常滿意。

其實就像他說的那樣,杭峰上板所表現出來的輕松,讓人驚訝。

在過去的時間裏,將近20個人一站起來就歪倒,剩下幾個站起來的速度也很慢,他們雙手脫離板子之後,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彎腰駝背的姿勢,保證自己的重心足夠低,以便更容易找到平衡。

只有極少數,包括杭峰在內,他們雖然也有一個彎腰找平衡的過程,但持續的時間非常短。大概就是沖浪板左右搖晃了一下,他們就將身體直了起來。

這是天生的平衡感天賦,也是後天經過長期的力量訓練,以及對場地不斷適應後得到優勢。

在最頂尖的賽場,這些缺一不可。

……

杭峰在沖浪板上站了起來,很穩,感覺還行。

他的平衡感確實很優秀,是天生的,也是後天的鍛煉。沖浪運動是一個比滑雪更要求平衡感的運動,杭峰接觸沖浪確實比滑雪更早。

他爸開浪域沖浪俱樂部的時候,他媽還在努力成為N省單板滑雪隊的總教練,奮鬥事業的陳虹女士就經常將他交給老杭同志,老杭同志就會把他帶到浪域的海邊,讓他抱著他的定制小沖浪板,在大海裏與海浪嬉戲。

童年的記憶力都是大海的脈絡,不同於泳池的浮力,以及大海裏滿滿的鹹苦滋味。

所以當他心驚膽戰,卻最終站起來的時候,他竟然發現這個過程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麽難。

沖擊力是很強,有明顯的搖晃感,但只要能夠站起來,腳踏巨浪的感覺和其他的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海面的張力依舊,沖浪板的平衡保持在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程度。

總之這個情況下,他就算想要摔倒也很難。

第一關過去了。

接下來就是第二關。

杭峰的目光驟然凝聚,一邊踏著沖浪板俯沖,一邊打量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