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超級U型池資格賽(第2/6頁)

“有很在意的選手嗎?”康斯坦丁問。

“當然,今年有很多不錯的年輕人參加比賽,如果單從年齡來看他們的技術,其中有一些連我都不得不關注的人。”

康斯坦丁瞬間就知道巴蒙德嘴裏的那個“值得關注”的人是誰。

16歲就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而且簡好像還是他的教練。別說巴蒙德關注了,就是康斯坦丁都急的嘴裏起了泡,這麽有爆款潛力的選手,便宜了凱琳那個碧池!

比賽拉的是真的很快。

幾乎前一個選手滑完,下一個選手就被要求出場,一場比賽不到兩分鐘,可以想象裁判打分的時候審美有多麽疲勞。

所以在這個初步篩選的賽場上,除了難度和流暢度,還需要一些視覺上的刺激,才會給裁判留下更深的印象。

此時,杭峰已經登上了U型池。

前一名14號選手正準備出發,他則在出發點裁判的示意下整理裝備,做好比賽準備。

“準備!”裁判比劃著手勢。

杭峰將腳踩上雪板,伴隨著兩聲脆響,腳與雪板緊緊扣住。

完成了最後的準備動作。

接下來就是等待。

等待上一名選手滑完,也在這個過程裏調整自己的呼吸和狀態,最後一次在腦海裏過動作。

就在這時,裁判將擋在前方的手移開,杭峰知道他該上場了。

從出發點出發,前方是一個大約30米長的緩坡,徐徐滑下,再借助慣性往高處滑了大概三米,狹窄的出發道開始變得傾斜,抵達入口。

前方就是賽場。

沒有親眼見過U型池的很難想象U型池的宏偉,而這樣的超級U型池就是杭峰第一次看見也露出驚嘆的表情。

真是太大太長了。

兩側池壁的高度比常規U型池高了平均3英尺,而整個U型池的長度則達到200米,池壁內畫出的藍色條紋,每一個白色的區域都代表了一個技術點,足有七個!

比常規賽場多了兩個板塊,就代表選手需要更加精準地控制體力和完全地專注度,容錯率也變得更低,五次的成功和七次的成功是難度的成倍增加,但凡中途出現一點錯誤,比賽就戛然而止。

今天的比賽還只有一場。

對於他這樣的新手選手,可以說一場定勝負。

能進資格賽就算贏了。

不是要求低,而是有自知之明。

和同場眾多世界冠軍比,他就是一個眾人眼裏的“陪跑”,而他也有野心,也想進入資格賽,爭奪更好的名次。

一定要好好發揮啊!

不要緊張杭峰,你可以!

進入賽場瞬間,身體驟然大幅度地傾斜,坡度超過了50°,速度增加的很快。

從左側的池壁滑下,輕松超過40邁,再以極快的速度從池底沖上來,身體向上揚起,看見了灰暗的天空。

向上,繼續向上沖。

在這個過程,可以感覺到慣性正在一點點消失,畢竟是超過四米的高度,慣性能夠抵達的高度有限,杭峰憑借著自己對U型池速度的熟悉,在察覺到速度丟失的瞬間,雙腿猛地向上用力一躍。

滑雪也需要體力,而且要求很高。

每一次起跳的力量和發力方向,都代表能夠在空中完成的技巧難度,也同時代表了能不能夠平穩地落地。

可以說起跳前的一次發力,代表了所有技巧的開始。

杭峰的第一跳並不難,不過是一個向內的抓板頭轉體一周。

他的爆發力很強,跳起的時機也很完美,為他帶來了更高的高度,在抵達最高點之前已經完成了一周的轉體,隨後便是等待落地。

因為是第一跳他很放松,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平時的習慣速度。

幹凈利落。

就是一個字,快!

快如閃電的一周,繼而穩穩落地。

沒有填滿整個技巧過程,但因為完成的太快太幹凈,也給人一種他遊刃有余,落地必然很穩的感覺。

落地後,杭峰沖向對面。

速度獲得了第二次的加成後,驟然提高到50多邁,沖擊力更強了。

但對於有著職業水準的杭峰而言,這也不過是一個比較慢的速度。

速度慢,拋起的力量就不足,無法做出更難的動作。

杭峰在第二跳,做的是一個內刃轉體一周半,外刃落地的技巧。

這種反向的技巧是一個相對比較難的技巧,在這個賽場上當然不算什麽,但是對於剛開始練U型池的運動員,想要從容地完成這樣內外刃的切換很不容易,通常會成為教練對天賦的一個判斷。

杭峰的天賦就很強,當時他只花了半天時間就熟練掌握。

因而這一跳他完成的也很輕松。

就像在熟悉的賽場上比賽,輕松到完全忘記了賽前簡提醒他的風格問題。

幹凈利落地轉體,加上一個帥氣的抓板,隨後從容等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