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3頁)

由此可見,元明時期纏足之風早已吹遍尋常百姓家,有錢人對小腳的喜好甚至已經開始直追“三寸金蓮”而去。

現實裏頭也不少,至少那些個專為男人而設的秦樓楚館永遠少不了纖細的小腳,甚至還有把少年郎也纏足供貴人們取樂的。

錢福細細地把“纏足史”給文哥兒講了一遍,可見他於此道頗有研究。

文哥兒聽得仔細,不時還掏出小本本把錢福提及的“參考文獻”給記下來。

錢福瞅著還是個小豆丁的文哥兒在紙上刷刷刷地寫字,後知後覺地生出點帶壞小孩的緊張感,不由往左右張望了幾眼。

等確定王華和謝遷他們都不在附近,他才松了一口氣。

錢福喝了口清涼飲子潤了潤喉,才追問道:“你記這些做什麽?不會又要寫你‘心向往之’吧?”

文哥兒前段時間那篇“心向往之”可是引起了好大一陣風波,聽說壽寧伯府那兩小子現在還不能下床來著!

要是文哥兒就著纏足這事兒再寫篇“心向往之”的文章,他可是會被幾位前輩集體扒皮的!

文哥兒啪地合上自己的小本本,很有經驗地說道:“同一招哪能用兩遍!”

瞧瞧他那明白寫著“你怎麽這麽笨”的小眼神兒,仿佛三十歲的老江湖是他,四歲的小菜鳥是錢福似的。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你好笨

錢福:?

*

更新!

甜甜春痛失全勤,仍努力更新!

*

注:

①“兩瓣金蓮小,賽過西施貌”幾句:引自《荊釵記》原文。

-

②寫錢福研究金蓮純屬胡扯(bushi),主要是因為他除了《蹴鞠》外還單獨寫過《美人手》《美人足》《繡鞋》之類的,不過他的真愛應該是菊花,寫了一百多首《詠菊詩》,每個品種寫一首……(明朝菊花居然也有這麽多品種

上次關注到他寫“金蓮”還是他寫的《插秧》,震驚於連插秧都要寫“倒移蓮步水雲鄉”……

不過剛才去搜了搜,發現這首詩好像是“化用”戴九靈的《插秧婦》,難怪顧炎武要在《日知錄》裏點評說“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書無非竊盜而已”“得明人書百卷,不若得宋人書一卷也”hhhh

可以看看兩首詩:

戴九靈的《插秧婦》:

青袱蒙頭作野妝,輕移蓮步水雲鄉。

裙翻蛺蝶隨風舞,手學蜻蜓點水忙。

緊束暖煙青滿地,細分春雨綠成行。

村歌欲和聲難調,羞殺揚鞭馬上郎。

錢福的《插秧》

烏帕籠頭野樣妝,倒移蓮步水雲鄉。

裙飄蝴蝶翻風急,手執蜻蜓點水忙。

緊束淡煙青一把,細分疏雨綠千行。

高歌一曲無人和,笑殺揚鞭馬上郎。

-

③陶宗儀:元末明初文學家、史學家,按照他在《南村輟耕錄》裏的“近年”,也就是到了元朝末年,纏足已經是“人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

可以看看陶宗儀記載的原文:

◎纏足:張邦基《墨莊漫錄》雲:“婦人之纏足,起於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自。”

《南史》齊東昏侯為潘貴妃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然亦不言其弓小也,如古樂府、玉台新詠,皆六朝詞人纖艷之言,類多體狀美人容色之姝麗,及言妝飾之華、眉目唇口要支手指之類,無一言稱纏足者。如唐之杜牧之、李白、李商隱之輩,作詩多言閨幃之事,亦無及之者。

韓偓《香奩集》有詠履子詩雲:“六雨膚圓光致致。”唐尺短,以今校之,亦自小也,而不言其弓。

惟《道山新聞》雲:“李後主宮嬪窅娘,纖麗善舞。後主作金蓮,高六尺,飾以寶物細帶纓絡,蓮中作品色瑞蓮。令窅娘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為雲中,回旋有淩雲之態。唐鎬詩曰:“蓮中花更好,雲裹月長新。”因窅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纖弓為妙。”

以此知劄腳自五代以來方為之。

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者少,近年則人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也。

熙寧,王安石執政時期,元豐,司馬光執政時期。也就是在北宋末年以前都挺少這方面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