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第2/4頁)

康熙不禁道:“你總是滿口這些理由為他們開脫。”

但說不滿,到底也有限,畢竟都習慣了敏若這不催婚也不催生,十分看得開的路數。

當年法喀與海藿娜遲遲無子,他這個君主加姐夫急得跳腳,敏若這個正經胞姐倒是穩如泰山半點不急;後來安兒和潔芳數年裏只有芽芽這一個孩子,他急,敏若還是不急,將唯一一個孫女看得如寶如珠,半點不想孫子的事。

如今到了瑞初的身上,他已經無力再和敏若辯論了,因為知道他是怎麽也說不動敏若和他站一邊的,幹脆直接叮囑瑞初,“別全聽你額娘的話,兒女要看緣法,你們自己也要上心!”

對此類言語,瑞初一概應是,她面上是一貫的平穩清冷,對著皇父又添幾分恭謹,誰也看不出她心裏究竟是想的什麽。

至少康熙就覺得她答應得頗為懇切,因而心中還算滿意,有種贏了敏若一把的感覺。

敏若在後面白他一眼。

瑞初回京後便一直留在宮中陪伴敏若,這日海藿娜入宮來看瑞初,說起肅鈺,道:“皇上叫欽天監擇了今冬的吉日,並命肅鈺秋末回京預備成婚事宜。我盤算著其實還是有些倉促,不過他們父子和皇上都說公務緊要,軍務為重,那便聽他們的吧。”

看出了康熙對這一門婚事的態度,海藿娜心裏百感交集,說不上是什麽感受。

一開始她對這門婚事自然是抵觸的——為人母親,她怎會不希望兒子的妻子能陪伴在兒子身邊,與兒子相互扶持、相互照顧,幫助兒子穩定後方,助益前程。

而十二公主,則一開始就注定了要留在京中,與肅鈺夫妻兩地相隔,無法彼此盡責。

法喀安慰她,這一樁婚是對肅鈺來說又何嘗不是助益,她也知道聖意無法動搖,要求自己接受了,再揣度聖心,又覺得皇上如此行事,對公主好不公平。

哪有做阿瑪親手斬斷了女兒的幸福美滿,讓女兒女婿兩地分隔的?

蓁蓁和霍騰也罷了,他們畢竟是相守過、也生兒育女了,哪怕霍騰年後去了青海上任,蓁蓁身邊還有兒女陪伴,也不會孤單。但十二公主與肅鈺一成親,只怕相處不了幾日便又要兩地分割,她站在為人母的角度出發,只覺康熙真是好狠的心。

她若是十二公主的額娘,只怕冒著違背君臣綱常,也要恨上皇帝了。

從這裏一想,她又不禁多憐惜舒窈一些。

尤其近幾個月逐漸有了更多的接觸,她心中的憐惜更重,忍不住多照顧舒窈一些。

對此,法喀重重松了口氣。

海藿娜心裏若是憋著對這門婚事的不滿,他心裏就也不好受。

他知道海藿娜不可能因對皇帝的怨懟而刁難十二公主,卻怕海藿娜將氣憋在自己心裏,她能看開對法喀而言就是大喜——值得放鞭炮的那種。

而海藿娜看開之後會對十二公主生出憐惜,倒是在法喀的意料之中。他敢拍著胸脯跟敏若保證會護好她的學生,自然是方方面面都要做到的。

公主成婚,一切皆有定例,內務府如今緊鑼密鼓地籌備公主妝奩與大婚儀典,果毅公府也並不清閑。

海藿娜這是頭一次操辦娶婦婚儀,幸而她幾個妯娌大多都經歷過了,也能幫她一份,叫海藿娜不至因為毫無經驗而手忙腳亂。

——不然她大概除了拜年,大概也沒什麽機會進宮和敏若閑聊了。

這會說起婚事,海藿娜又道:“多虧了塔爾瑪她們幾人幫我,雲若、蘭若也助我許多。”

海藿娜提起蘭若,敏若頓了一下,問她:“蘭若近日如何了?”

當年是輔國公府老福晉求太皇太後賜下婚事,讓奉恩輔國公普昌同蘭若結了親。敏若只有原身上輩子的記憶,當然看那是一樁不錯的婚事,至少在原身的記憶裏,夫妻二人言和意順,蘭若婚後過得極為舒心。

卻不想這其中還有原身原本命就不長這一個隱患。

果毅公府真正的三格格在紫禁城只活到三十七歲,薨逝於康熙三十三年。

兩年後,蘭若的夫婿普昌亡故,蘭若彼時膝下無子,青年守寡,府邸亦被朝廷收回。

法喀有心接她回府去住,蘭若拒絕了,住到了自己的嫁妝莊子上去,這些年深居簡出,少與外人走動。

敏若倒是時常叫人去探望、給她送東西,但蘭若自那以後深居簡出,不大愛出門走動,她們每年能見到的機會卻實在有限。

這回聽說蘭若竟然出門幫海藿娜做事,實在是頗為驚奇,便忍不住關心一句。

海藿娜笑道:“她的狀態倒是極好的,瞧著也比那幾年有精氣神多了。”

蘭若康熙三十五年喪夫,她與法喀三十九年便啟身南下離開京都,在外近十年的光陰,雖然時時以書信慰問、也來回傳遞東西,但卻再未見過蘭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