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0章 關於頭鐵強化+17的顯著效果(第3/5頁)

他聲音頓了頓,溫和道:

“以我來說,是夫子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九個字足夠了。”

“這個時代,禮崩樂壞,各國之間人才彼此流通,此國之人為他國而戰,屢見不鮮,可能還看不出什麽來,但是可以稍微等等……”

他伸出手,灑脫笑道:“諸位是神靈,千秋不死。”

“若是不信,可以代替我等去看看。”

“以我來說,夫子所說所做的這九個字,便是炎黃之脊梁。”

“或者說,應當是四個字,千年之後,萬年之後。”

“那四個字,仍舊會鎖定我炎黃無數英傑的人生軌跡。”

他聲音頓了頓,斷然道:“家國天下!”

西王母看著這聚集在那老者身邊,一個個洋溢著自信和從容的人類,似乎不敢置信,這樣多的理想主義者為何會同時出現,當她看到那老人的時候,卻又明白了,不是匯聚,而是塑造。

溫良恭儉讓

仁義禮智信。

既然周禮已沒,天下不義,未來之明主不出。

我等當為神州諸國鑄一脊梁。

仁者愛人,施恩於人,讓所有人的血脈裏面奔湧著相同的東西,神州諸國的未來,應該是仁而愛人的,當是溫良恭儉的,當是堂皇正大的。

當遵循義,行走於禮儀,是禮儀之邦。

當心懷仁,當與人為善,當以直報怨。

當勇武,當孝,當重人而輕鬼神,

是以人為主,哪怕是未來這個國度仍舊四海交戰,但是只要所有人血脈中奔湧著相同的文化基調,那麽就有融合的可能,許久後,西王母慢慢點頭,道:“我會看著的……但是未必會如你們所願。”

子遊道:“十年應該是不行的,但是百年應該會有所不同。”

“千載之後,當您再度來到我們走過的土地上。”

“這裏會被稱呼為禮義之邦,而天下一統。”

西王母不置可否。

其余的神將也不相信。

這畢竟只是些年輕人。

怎麽可能會對未來的神州,在天下和思想上產生影響?

就連這些年輕人自己,對於自己未來是否能做到夫子所看到的,也是沒有把握的,子遊頂撞了西王母之後,低頭自我檢討。

老師所做的,真的是有價值的嗎?

我們所做的,所相信的,真的是有價值的嗎?

是值得嗎?

還是和那些隱士們嘲諷的那樣,是做無用功,沒什麽用處。

應該去隱居瀟灑呢?

這個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年輕人,後來得到了自己的答案,他開啟了江南一代文脈,為南方夫子。

正在整理儀表的那個青年叫做子夏。

他的弟子和徒孫裏有個叫做李悝的家夥。

後世稱之為法家李悝,倒不是因為他學於法家。

他學以儒,但是他的行為卻開辟了法的前路,被尊為法家而已。

著以《法經》。

後來,有個年輕人學習李悝之道,苦學《法經》。

感慨許久,後攜帶法經一卷,西入大秦。

那個年輕人姬姓,公孫氏。

被封於商。

故而後世稱呼為商鞅。

子夏的另一個徒孫,叫公羊高。

貫徹以孔夫子信義勇武。

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在兩百多年後,會有個後世儒家弟子,叫荀子。

他的弟子將會是法家韓非子,而大弟子名為李斯。

確切地曾經輔佐過一代帝王完成了統一神州的偉業。

正在擦劍的那個,叫做曾參,他的弟子有一個有錢公子哥。

叫做吳起。

後來曾子雖將他逐出門下,但是教導的東西並沒有私藏。

吳起以道,義,禮,認治軍變法。

正是孔門嫡傳弟子的基準風格。

後,

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飲馬於黃河。

武廟十哲。

被奉為兵家代表。

後來還有一個貧苦農民出身的孩子投入他們的門下。

學習了儒家的學說,看到了更多的東西,並且衍生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可惜,彼時能因材施教的夫子已然逝去二十年之久,老子灑脫死於方外,千載萬古,唯獨的能夠引導那少年的兩個人都前後離去,少年的困惑無法被解答,最終叛門而去。

這個出身低微卻被儒家教導著讀書,學習禮義的孩子叫做翟。

墨翟,拋棄了禮……

貫徹以義。

而在數十年之前。

那個被天下嘲諷,終究不曾停下腳步的老人。

周遊六國,沿途撫琴,編撰保留了各國的《詩》,用來教導弟子。

《詩經》留存於世。

於是後來會有詩仙詩聖,會有千載後的曹孟德低語詩經篇章。

兩千年後的人高唱秦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