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學術之爭,舌戰群儒,無上新學,知行合一(第2/14頁)

“上古時代,人族而立,孕生智慧,古之先賢,仰望蒼穹,感悟天地之道,感悟大道獨然也。”

“再者,我道門傳法無窮,開宗立派,無有門第之說,為天地一切,降妖除魔,為蒼生護道。”

“佛門雖主善念,可卻存有善惡不分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輕描澹寫,將過往一切一筆勾銷,此等之善,乃是偽善。”

“我道門一脈,沿至今日,遇善扶正,遇邪斬滅,又普度眾生,懸壺濟世,得天地之恩賜,辟大道之神法。”

“此番天命,應為我道門正統而得。”

“只因大道至公,道門順應天意。”

雲壽道人出聲,道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他認為,佛門之法,雖有八萬四千,可卻不明是非,認為是偽善,再證明自己的道法,明是非,尋出正道,可得天命。

果然,此言一出,一些仙門修士直接拍掌叫好。

而佛門僧人一個個面色略顯不太好看,不過普度神僧臉色反而平靜無比,這種場面也不是第一次經歷了,並不覺得什麽。

再者,答辯這東西本身就是互相抨擊。

指責對方的缺點,然後強調自己的優勢,答辯的核心就是這樣。

道門說完之後。

最後便剩下中陽先生了。

中陽先生稍稍沉默一二,緊接著才開口道。

“人族自上古孕出智慧。”

“至今而言,因獲智慧,從而明悟道理,懂得道理,才思宇宙之萬象,人性之善惡。”

“佛門八萬四千法,道門無窮法,而我儒道,亦有無量之學。”

“孔聖在先,設禮法分人。”

“亞聖後行,設國法平衡。”

“復聖同在,設君法立朝。”

“天命聖人,設儒學定天下。”

“而今,儒道之中,亦有後世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

“先賢如光,映照後世之路,儒法之道,君子自強不息,從而生生不息也。”

“儒經使人開智,明悟道理,去分辨善惡,去理解世間一切的困擾。”

“道無窮也。”

“佛高深也。”

“然,我讀書人,無窮無盡也,直指通天大道,此番天命,當為我儒道可獲。”

“從而教化萬民,既可普度眾生,亦可順從天意。”

中陽先生開口。

他言語並不犀利,可卻說的極其完美,佛門自認為,可普度眾生,使人前往極樂世界,人人平等。

道門認為,可辯善惡,可明是非,可懂大道,直指核心,渡劫飛升,逍遙自在,快樂無邊。

可如今,中陽先生直接概括兩教之意,讀書乃是一切之根本,覺人之智,悟上蒼之道,入極樂之地。

這等言論,哪怕是顧錦年也不由連連稱贊。

“好。”

“此言當真說的好。”

“中陽先生不愧是我儒道大能,此言說的真好啊。”

刹那間,無數聲音響起,此次前來稷下學宮之人,本身就有大量讀書人,自然而然偏向讀書人。

三人皆然闡述了自己的言論,目前看來,中陽先生實實在在說的很好。

只不過,這僅僅只是剛開始罷了,真正的答辯還沒開始。

“阿彌陀佛。”

“中陽施主錯了,儒道一脈,的確讓人開智,可這般的智慧,並非是心智,縱觀古今往來,讀書人禍國殃民之事還少嗎?”

“天下王朝,貴族閥門,學閥之說,牢牢把控,窮苦百姓,寒窗苦讀十年,比得過出生嗎?”

“五十年前,貧僧雲遊四海,遇一寒門弟子,刻苦讀書,天資不錯,赴京趕考。”

“然而,雲遊而歸,卻得知此人落榜三次,於家中自盡而亡。”

“並非文章,也並非天資,而是窮苦出身,他雖閱四書五經,可不懂朝堂政策,不明國家大事,書經再好,這窮苦的出身,又如何讓他中舉?”

“貧僧敢問諸位讀書人,爾等家境如何?”

“有家門窮苦之人嗎?”

普度神僧開口,望著在場所有的讀書人。

隨著此言一說,眾讀書人有些沉默不語了。

能來到稷下學宮的人,又豈是那種寒門子弟?

看著眾人沉默不語,普度神僧繼續開口。

“何為眾生平等?”

“這便是眾生平等。”

“佛門之道,便是救贖之道。”

普度神僧開口,說到這裏,他雙手合十,還真的讓所有讀書人不知該說什麽了。

眾人沉默。

這是第二輪,除了中陽先生和雲壽道人不可回答之外,允許前來圍觀的眾人出聲。

也就在此時,一道聲音響起。

“佛門雖平等,但卻尊佛祖,若當真平等,為何敬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