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知聖,方知聖路難!大夏征稅,江中郡納糧稅!(第2/8頁)

這的確是因為情緒問題。

“若是站在自我角度,可以解釋為,我還年輕,有少年之熱血,所以做事沖動。”

“但站在良知的角度,我就是做錯了,少年熱血並非是我的借口。”

“倘若那天,我早點到來,雖然孔家必會咄咄逼人,但我方方面面沒有做錯,孔家即便是想要借題發揮,也不是他說了算。”

“這便是意動。”

“很多事情,等過去之後,會發現沒有必要,但在當時,情緒上來,處於憤怒階段,意將主導一切,良知會被壓制。”

“情緒,並非單只憤怒,善念也好,惡念也罷,都是意。”

“有善有惡意之動。”

顧錦年心中不斷的印證,也在不斷的思索很多事情。

而這樣復雜的思考,並沒有讓顧錦年感到壓力很大,相反他很喜悅。

因為今日的思考,可以讓明日的自己變得更好。

“若我想要成聖,就必須要壓制意之動。”

“這個意,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為聖者,應當有無限的胸懷,包容萬象。”

顧錦年緩緩自語。

只是很快,他又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

“可若是壓制了意,那我還是我嗎?”

“不與人爭鬥,處處溫和,即便是以天下蒼生為主,去做一些好事,又能如何?”

“我的存在,意義是什麽?”

“拯救天下蒼生嗎?”

“可蒼生需要拯救嗎?即便需要,為何是我?我憑什麽可以去拯救蒼生?”

“倘若天地選擇我,讓我成為這個世界的救世主,這只能算是使命,而並非是聖道,這應當是責任,是心中的良知。”

“聖人,終究有一個人字啊。”

“如若毫無情緒,無有任何一點波瀾,那豈不是一塊石頭?”

一時之間,思想到了這個程度。

這就是讀書人沒事不能幹坐著,因為一個問題會產生下一個問題,當你認為這個是對的時候,馬上就會反駁自己,然後再反駁,再反駁。

最後就是鉆牛角尖。

當然也不排除找出真諦。

但這樣很難。

足足數個時辰過去,顧錦年額頭滿是大汗,他的思緒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難受。

鐺。

一道鐘聲響起。

使得顧錦年逐漸清醒過來。

清醒過來後,顧錦年睜開眸子,他大口大口的呼吸,眼神當中滿是迷茫。

“我進入了誤區。”

“亦或者是說,我並不知道這是不是誤區,只因我沒有找到解答的方案。”

“聖人到底是什麽。”

“既有人,那麽就有意。”

“若有意,那麽便會被意所主導。”

“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無非過程不一樣,但結果注定都是一樣的。”

顧錦年喃喃自語。

他忍不住嘆了口氣,望著這空闊的大殿。

“唯有知聖,方知聖道坎坷,聖道難,難於上青天。”

顧錦年深深的嘆了口氣。

都不要說什麽聖人不聖人了。

自己現在連聖人二字都有些搞不懂了,何況是成聖。

這條路太難了。

哪怕是自己,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

“我不能再往這方面去想了,我踏入儒道才一年半,前面境界,是因詩詞才氣,使得我提升,這大儒境,更是因為天地賜福,無量的功德,使我走上這一步。”

“儒道七境,凝氣,養氣,立言,立德,大儒,半聖,聖人。”

“這七大境界之中,凝氣與養氣,可以通過詩詞文章,浩然正氣所提升,後來我以文尺定儒義,無德之人,不可凝氣,可後面的境界並沒有得到定義。”

“畢竟我並非是聖人,隨意定義不是一件好事,凝氣境是第一關,以德凝氣,不算是大過,只是加了一個限制罷了。”

“而立言立德,則是立自己儒道之言,自身有何等的抱負,何等的思想,通過讀聖人經文,再加上自己的感悟,從而立下言行。”

“至於這個立德,德便是讀書人之德,見弱勢者被欺負,敢於直言,面對不公之事,也敢於出手,這便是德。”

“大儒境,則是完成前面四境後,獲天地認可,分兩種情況,其一便是著書傳播思想,其二便是明悟自然之道,順其而行。”

“前者依靠的是生活積累,知曉民間疾苦,後者依靠的是天賦。”

顧錦年心中自語。

針對大儒這個境界,顧錦年現在有很多想法。

這天下大儒不少,但並非是每一個都德高望重,有不少年輕人也成為了大儒,這個現象就很古怪。

在常人眼中看來,大儒仿佛就是年老者,心中有良知,做的事情,都是為國為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對抗黑暗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