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學!知行合一!大夏天災!降臨!(第4/7頁)

其余人或多或少也離開了書院,除了一些大儒和夫子之外,書院內沒有其他讀書人。

雖有些孤獨,不過也算是清凈。

如此。

一連半個月過去了。

這半個月的時間,顧錦年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寫國策,晚上就是在悟道,關於心學。

不得不說的是,回頭去了解守仁先生的心學,顧錦年愈發有無數感想。

這個心學太符合顧錦年的三觀了。

知行合一致良知。

光是這一句話,就可以讓人窮其一生去研究了。

什麽是知?

什麽是一?

如何實踐?又如何去踐行?

這些都很深奧。

顧錦年也只能從四句教中慢慢領悟。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至善至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如若沒有這四句話,顧錦年很難去理解。

但心學這東西顧錦年曾經也有所研究,心學最早其實源自於亞聖孟子,而守仁先生將心學給予一個完善補充。

儒學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見解,這半個月來顧錦年有時極其迷茫。

甚至好幾天睡覺做夢都在思考心學。

以致於念頭難以達通。

但有時候吧又感覺抓住了什麽,卻轉瞬而逝。

這種感覺很痛苦,讓顧錦年不得不強行扭轉思維,將精力放在國策上面。

原因無他。

如果一直去研究心學,自己一定會出事。

閱歷不行,強行去理解,容易鉆牛角尖。

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是對的還是錯的,今天你認為是這個意思,可到了明日你又會覺得是另外一個意思,反反復復這麽一折騰,就容易出大問題。

這回顧錦年也算是明白了,為什麽一些老儒常常會因為一本書去研究個幾十年了。

“學術之說,當真是恐怖,我還是要多增加一點閱歷,才能去理解,以現在的認知,強行去理解聖人之意,只怕會出大問題。”

窗下,顧錦年苦笑不已,說實話前些日子他還想過,自己花費點時間,將心學好好理解一二。

指不定去了稷下學宮,自己把心學開創出來,然後念一句知行合一,綻放異象,爭奪天命印記。

現在想想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很多事情看似明白了,其實還是懂那麽一點點。

唯獨經歷過一些曲折,才能成長。

故此,顧錦年全心全意投入在國策上面。

大夏王朝依舊是自己的大本營,說句實話,一開始的確有些擔心,怕自己太優秀老舅會嫉妒自己,後來吧顧錦年也逐漸明白了幾個道理。

這裏是仙武世界,尋常的個人實力肯定比不過王朝力量,但當個人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生死就不是王朝可以抉擇的了。

就好比自己,若是自己再往前一步,說句難聽點的話,哪怕是後世之君想要殺自己,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再加上後世之君為什麽會殺自己?純粹覺得王朝鼎盛了,殺兩個功臣增加點難度?

邏輯就不符合。

所以大夏王朝是自己的大本營,文景先生前段時間說了那麽多,讓自己早點加入學派,其實就是讓自己找個靠山。

可這段時間思前想後,顧錦年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夏王朝也是自己的靠山啊。

而且是最強靠山。

自己走的是儒道,走的是個人至上,又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再加上也是皇室,真要做點什麽,朝廷有什麽理由阻止自己?

而且儒道也是為民而生,古今往來只要不是昏君,其實想要的東西不就是國泰民安,碰到幾個好戰分子,那就是開疆擴土。

跟自己沒有任何矛盾啊。

所以讓大夏王朝鼎盛起來,不僅僅是望舅成龍,更主要的還是為天下蒼生。

讓百姓過的好點,也算是沒白來一趟,每個人總要做點事情,無非是做的多或者少。

當然也主要是這個世界比較枯燥,也算是給自己找點事做。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統計還有一些數據匯總,顧錦年發現大夏王朝的的確確存在很多問題。

而且有些問題比自己想象中要嚴重很多。

簡單點來說,縱觀古今任何王朝其實繞來繞去離不開三件事情。

【皇權集中】

【外部矛盾】

【民生大計】

皇權集中不在乎‘君臣分權’,‘藩王之亂’,‘神權至上’。

君臣分權,宰相就是個典例,分化了皇帝的權力,但這個還好,取消有取消的好處,不取消有不取消的好處。

回顧歷史,明太祖把宰相制度取消了,皇權得到史無前例的加強,這是好事嗎?

表面上來看,最起碼明太祖年間是好事,因為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擔心這個那個,辦起事來也利索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