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裴少淮不忍再看下去,登車,對張管事道:“長舟,回府。”

他的本經為《春秋》,春秋為史書,裴少淮最是熟悉。

兩百多年的春秋大事,記錄當中,“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在這部史書裏,明君賢相有名,奸臣佞雄也有名,唯獨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是個數字。

亂世之爭、權謀之鬥中,平民百姓最是卑微。

街上所見,不管是不是因他而起、幹系大不大,裴少淮都不能坐視不管,他南下開海,是為了造福,而非謀害造亂。

回到府上。

裴少淮看到小南小風和意兒小只在庭院裏玩耍,似乎在玩過家家、種糧食,從花圃裏折下草枝,再一株株插在庭中磚縫裏,往來折返,玩得不亦樂乎,甚至沒有注意到爹爹的歸來。

小孩子不夠仔細,靴上、袖上難免染些了草汁、泥土,臟了衣袍。

楊時月坐在一旁看孩子,閑做些針線活,並未限著孩子的童趣。她的膝上,一件靛藍的直裰已經成形,只差給衣襟縫上盤紐,再在袖口、領口繡些簡潔的紋路。

她省得官人穿衣,向來偏好素簡,不喜繁瑣。

午膳時候,“閑”下來的小南、小風終於發現爹爹回來了,趕緊乖乖洗手,跑著過來用膳,又搶著非要坐在爹爹身邊。

裴少淮只好讓他們一人坐一邊,左右看顧著。

菜上齊了,菜一湯,口味就著小南小風來,清淡溫補為宜。裴少淮沒讓灶房單獨給大人們做菜。

雖是勛貴出身,且又是一州之長,但平日裏過得頗為節儉。

與往常不同的是,小南小風碗裏沒再放著湯匙,而是各擺了一雙小巧的竹著。

小南一只手執筷,另一只手在撥弄筷子的姿態,小手勉強握住,尚顯得生疏,他擡頭對父親自豪說道:“爹爹你看,我和妹妹學會用竹著了。”

原來,楊時月近日開始教小南小風用筷子,已經學得有模有樣了,可裴少淮忙於公務,一連數日總是深夜才歸家,便也就錯過了。

機會難得,小南小風趕緊趁今日,展示展示。

裴少淮溫言誇贊了他們,並借這個機會,給孩子講解筷子的由來。

“竹著上為方,下為圓,講的便是‘天方地圓’,人握於中間,在天地間取食。”話雖深奧了些,小南小風未必能聽得懂,但裴少淮相信潛移默化總是有用處的,又道,“以竹著取食,不尖、不銳、不利、不傷人,靠的兩著相和。”

外族人難以習得大慶使用竹著的手法,非手指不夠靈巧,而是存世的理念相悖,“天方地圓、兩著相和”與“刀尖相向”相差甚遠。

裴少淮手執筷子,在孩子面前一張一合,巧而雅。

“吃飯講究的是心安理得、從容下著。”裴少淮又道。

兩個娃娃仰著臉,聽得似懂非懂,撥浪鼓般點頭。

“好了,先用膳罷。”楊時月說笑道,“你們爹爹的大道理是說不盡的,吃飽了再慢慢講。”

用膳時,小風用筷子夾菜還不熟練,加之小孩子腕力不夠,一塊肉落在了餐桌上。

小風準備重新夾菜,卻見爹爹夾起了那塊肉,象征性地吹一吹灰,放進了自己的碗中,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等肉入了口,裴少淮注意到陳嬤嬤眼中一閃而過的詫異,他這才想到,這個動作與自己的身份並不相符。

在衣食不缺的前世裏,裴少淮不知在何處、在何時見過多少回這樣的動作,司空見慣,以至於在這一世裏,也“司空見慣”地示範給自己的孩子。

自然而然為之。

再者,若是以前喝酒、接飛花令的時候,論起竹著,他首先吟誦的必定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而如今給小南小風講解竹著,他想到的不再是肆意不羈,也不是“漢家天下四百年,盡在留侯一箸間”,而是“兩著相和、並著而食”。

他在慢慢進入父親的角色。

用完午膳之後,楊時月哄兩個孩子午睡以後,端了盞涼茶到書房裏。

“入暑了,吃碗涼茶消消火氣罷。”

夫妻二人談起同安城裏的境況,皆是一番唏噓。楊時月前幾日想招兩個短工做幾個月雜活,給伢子傳了個話,陳嬤嬤去選人時,竟有幾十個人搶著做。

因擔心丈夫壓力過大,楊時月並不敢把這些見聞告訴裴少淮,只是建議道:“府上還有些銀兩,官人不妨先拿去填補著,只消能挺到林家表兄的船只入港,境況就能好起來。”

杯水車薪也總比沒有好。

“娘子不必憂心我。”裴少淮言道,“皇上下撥的開海銀款還未動,我明日同燕指揮商量好,把銀款放出去,百姓的境況很快就能好起來的。”

裴少淮南下開海,皇帝給了權杖,給了武力,豈有不給財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