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西市樓型規整,酒樓的布局都是前堂後院,前邊堂樓寬敞,後邊跨著個“口”字形的四合樓院。

正面作大堂,左右兩排樓分隔成一間間的雅間用。後廚全在背人的那一面,臨著樓內天井,煙氣直往天上湧,所以通風良好。

油鍋一響,冷清的酒樓就熱鬧起來了。

樓下的熱鬧更甚後廚,剛才打過照面的某個表哥站在樓前吆喝:“開灶啦,開灶啦!客官裏邊兒請!”

唐荼荼看新鮮,站到樓梯欄杆旁往一樓大堂瞅。

攏共進來五位客人,幾個少年招待著,忙得熱火朝天。他們熱情得過了頭,弄得五位客人怪不好意思的,偏巧幾個“跑堂”身上的衣裳都是綢面料子,攙著人家胳膊“大叔大嬸”地叫。

客人大概以為這是什麽貴得吃不起的地兒,還嚇跑了兩個客人。

唐荼荼笑了半晌,奇怪問:“今兒不上學嗎?”

不是休沐日,怎麽全在酒樓裏聚著。

華瓊:“上完了呀。他們幾個五歲入蒙,上宗塾,進書院,到了十二三歲識字明理,就能去考秀才了,考上秀才才能進官學,不然就得止步於書院了。”

“他們這幾個沒一個好好念書的,就你大舅家的三保考了個秀才——就剛才那個染了紅毛又剃了頭的。”

唐荼荼笑起來。

她長在義務教育的旗幟下,便總覺得這個年紀就該讀書,看見十五六的少年人,下意識地就去想“哎今兒不上學麽,沒到休沐的日子啊”。

盛朝十人裏頭七人識字,想是大多數的少年人都止步於秀才這級台階前了。

“由他們鬧,咱們先吃。”華瓊拿手巾擦了擦桌面,沒抹下來一點汙漬,勉強算是滿意。

沒等多久,菜一道一道上來了。

滿盤蔥花裏揀肉的蔥爆兔肉、滿盤蒜末的蒜蓉豆腐、油滋滋冒花的碳烤豬排、鹹香的粉蒸肉、掛汁飽滿的醬燒鴨、紅油裏泡著的香辣毛肚和缽缽雞、半盤子螺螄半盤子辣子的爆炒螺螄……

連佐餐的小菜也是雞汁豆腐串、泡椒雞爪、醋花生,這樣的鹹辣口。

桌上擺了一堆小碗小碟,就她們兩人吃,分量都不多,花樣卻齊全。因為菜以鹵湯和醬香為主,滿桌菜幾乎都是紅棕色的。

好不容易盼著了主食,好嘛,全肉餡餅、油潑面,油汪汪的酥殼煎餃,還有油炸土豆餅;湯是胡辣湯、羊雜湯、鴨血粉絲湯。

唐荼荼懵懵地看了看她娘。

華瓊回以一笑。

唐荼荼:“……合著‘重口味’是這麽個意思。”

她自詡口味不淡,還是沒能經受住這些鹹辣菜輪番轟炸,嘗了幾口菜,辣得吐舌頭直嘶氣,最後把那碗油潑面幹吃了。

油潑面是地道的陜西油潑面,花椒面、辣椒面厚厚鋪了兩層底,越吃,汗越是如漿出。

半碗面沒吃完,茶已經喝了一壺了,舌頭上燒起了一把火,順著喉管一路燒下去。

唐荼荼抹了抹腦門上的汗:“……這是大廚做的嗎?”

華瓊笑問:“有什麽想法,你直說。”

唐荼荼不太確定:“感覺……不是很講究,這不像是酒樓菜,像是路邊攤小吃的口味。”

華瓊點頭:“說對了。”

她手指虛空一劃,指著樓下這條街。

“看見這些小食攤沒?就是賣臭豆腐、羊雜湯、爆炒臘腸、炒米粉的那些——都是小本買賣,租不起鋪子,小販常年到頭推個車在街上賣。”

唐荼荼順著她的視線往下望。

路兩旁的鋪面都掛著招牌,門面敞亮。

一過午時,街上生意最好的就是食肆,遍眼處處是食肆,開個家常小飯館門檻低,成本不高;而能在京城開出名堂的食肆,其中不少是連鎖店,光西市上就能開兩三家。

至於小攤販,許多都是夫妻食档,這邊包餛飩,那邊下餛飩;這邊擀蔥油餅,那邊烙餅……

這條京城人人都愛逛的名街,薈萃南北四方小吃,什麽都能見著。小食販會把厚實的油紙做成扁盒,一份賣五個八個銅板,客人也方便,逛街的路上順手買點什麽吃。

等她觀察完了,華瓊才給她說細情。

“人來人往,挑擔的、拉車的,全往路上過,小食攤就不太幹凈。上個月,吃出了好幾個腸胃病來。”

“市署立了條例,說是要整頓街容,嚴打攤兒食,不能在街上賣小吃了,必須得開店入鋪,不然就要攆人。”

東西二市作為京城最大的兩個市場,占據了全城七成的錢貨交易,人流量極大,再小的芝麻鋪子租一年也得幾十兩銀子,亂七八糟成本合進來,租鋪子並不便宜。

要是本地小販,咬咬牙也就租了。可路上支攤的小食販多數是外城百姓,住下城外的鄉村,四更天趕路、挑著擔進城來擺攤的,承受不起租鋪錢。

華瓊:“這些人求到了咱家。都是在西市幹了好幾年的老熟人了,會做點小吃,也沒什麽別的本事,財路一斷,家裏邊就要難過了。我就把他們全招進酒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