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2/3頁)

裴先生雖不管什麽實事,工部卻沒人敢小覷他。

他家是正兒八經的地圖世家,每回一有大型輿圖作業,裴先生都是帶著自家的子侄輩、還有孫輩一起幹活的。昨天才跟唐荼荼探討了沙盤做法,今天就帶著老宅一群人來實驗了。

他們大概也是專注地忘了吃飯的點,擦著晌飯的尾巴,浩浩蕩蕩一群人進了飯堂,圍著唐荼荼坐了兩排桌。

裴先生年逾花甲,之前喊荼荼喊“丫頭”,人前卻不落她的面兒,喊一聲“小唐”。

唐荼荼也就拋開官職,順勢喚了聲:“裴爺爺。”

裴家子侄輩的叔叔伯伯們還是頭回見她,最近成天聽老爺子念叨這丫頭有奇才,都好奇地把她望著。

裴老先生撫著胡子:“論輿圖造詣,小唐比你們厲害,喊一聲師父也應當。”

“那怎麽能行?我可當不起。”唐荼荼客氣了兩句。

老爺子教誡子孫,她不方便插話,拱手跟幾位伯伯互相見了禮。最後裴家一合計,老爺子愛熱鬧,索性認她做了師妹,這徹底亂了輩分。

“那我就厚著臉皮,喊諸位師兄啦?”

唐荼荼半推半就地認下了,坐桌上直笑。

科研人員不講究論資排輩,在她那個時候,新生代的研究員平均年齡不足三十。那時的科研不是憑空造物,而是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流裏匯總數據,年長的大牛科學家往往只提供一種思路,思路落地要靠年輕人來。

幾個三四十歲的伯伯喊她“師妹”,上輩子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唐荼荼沒什麽壓力。

只是吃飯的時候一群人盯著她看……怪有壓力的。

裴先生給荼荼引薦家裏子侄時,唐荼荼抓著說話間隙,喝了碗銀耳粥。

裴先生講沙盤進度時,唐荼荼吃著黍米飯,一份飯三份素菜,怕吃不飽,還配了一塊雜糧煎餅吃。

裴先生講熔模進度時,唐荼荼剛把一碗肉末蒸蛋刮得幹幹凈凈。

她吃了個七成飽,又小口小口啃開了一只蘋果——長期大口吃東西會鍛煉到咬合肌,咬肌發達,臉型會不好看。

一擡頭,唐荼荼愣住了。

“諸位……是在等我吃完麽?”她忙說:“不用等,我一會兒還要散步消食的。”

裴老先生沒忍住:“小唐你這胃口,一直這麽好?”

唐荼荼也沒忍住,給自己辯了一句:“您別看我吃得多,其實我這頓飯未必比你們的飯熱量高,而且我這份飯營養齊全呀。”

先一碗清粥下肚,養胃,有碳水、有葷食、有雜糧,水果蔬菜占一半,蛋白維C也齊全。

“丫頭說得有理。”裴先生哄小孩似的,哈哈直笑,周圍幾位裴“師兄”也笑起來。

腦力工作消耗血糖多,人就餓得快,唐荼荼剛才打飯時就觀察過了,工部這些人要麽是濃粥配糕餅點心、要麽雲吞配包子鹹菜,要麽一吃兩大碗面,菜澆頭很少,頂餓。

時下沒有營養成分學和食物熱量表,可中醫膳食養生的知識早已成型,膳房每天的飯食都是能搭配出營養食譜的。

坐堂下吃飯的這些人裏沒幾個苗條身條,裴家這些先生也一樣,乍一瞧,都是茶水裏邊泡枸杞、循著養生經照做的中老年人,飯食上卻不注意,可見有恃無恐。

唐荼荼打算哪天給他們講講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危害,可低頭瞧瞧自己的臂圍腰圍,又覺得自己開口吧,不是很有說服力。

只好把一肚子膳食理論暫且憋著。

唐荼荼細嚼慢咽,吃到飯堂裏沒什麽人了,她才慢悠悠地沿著回廊溜達回後院去,繼續坐到放映機前。

如此,唐荼荼從基礎成像原理一遍一遍嘗試,反復調整光源和幕布距離,算出了無聚光鏡條件下成像的距離比例。

她對數字敏感,幾年前參觀影史文化館的那一回,還依稀記得些重要數字。

比如古早的膠片格式是8mm-35mm左右——這個尺寸是說膠片的寬度,底片尺寸越大,相當於分辨率越高,投影出來就越清楚。

可當下條件,3.5cm寬的圖片沒可能成像。唐荼荼不清楚這些數據影響什麽,但既然是前人的標準格式,應該有其道理。

她全部按著比例放大。

一整天,唐荼荼都坐在這一台木頭機器前,刨去晌午時走了兩步路,剩下的工夫全悶在這塊黑布底下。

“小唐大人,有什麽奴才能幫忙的……”

“小唐大人,琢磨出來了麽……”

“小唐大人,我泡了什麽什麽茶……”

周圍好多聲音,總打斷她的思路,唐荼荼起先還敷衍了兩句,後來覺得裏頭沒一句重要事兒,分心又累贅,索性不去聽了。

她揀過個蒲團墊在腰後,漸漸沒了坐相,盤腿坐在太師椅上,托著腮,盯著白布上的投影看了很久。

摒棄雜念,一坐就是一個時辰,佛家打坐都未必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