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4頁)

她跟杜仲說的那話不假,她這陣子翻看王家祖上那位外科大牛所載醫案時,蒙蒙昧昧地意識到一個問題。

本朝大夫記錄的醫案,往往只是一紙方劑,醫患雙方手頭各留一份,要是病人吃出了毛病,官府依方查案。

那位外科大牛是後世來的,記錄醫案的辦法要高明得多,每篇醫案著重描述了病人症狀、病情診斷和分析,手術過程,乃至術後保養和用藥記錄,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

唯一的遺憾,是他記錄的手術過程不夠詳實,術中每個步驟都是文字版本。所有配圖都精準地畫出了人體結構和病灶位置,下刀和縫合手法,一場手術配3到5張圖,靜態地分解了手術步驟。

可歷史上,刨開零星的個例,叫古醫整體從藥草走向針刀的這一步,足足跨了幾千年。

如果沒有師父口口相傳、手把手地教,天下沒有大夫敢拿著靜態、零碎的幾張圖片,對一個活生生的人下刀子,敢像王太醫這樣,眼也不眨地從活人側肋破開皮肉。

但如果,能讓手術過程動態地呈現出來……

唐荼荼沒見過後世的手術記錄是什麽樣,可末世時,為了避免醫患沖突,大型手術全程都會錄像,院方、患者和家屬都可以查看。

這種手術影像會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料,用AI、VR、超算技術搭建出骨架來,充實智能數據庫,做出全套虛擬的手術系統,方便醫學生模擬演練。

拆解手術中的每一個小步驟,重復學習,對比別的治療方法的優劣……

這是數字醫學。

有龐大的數據智庫輔助,能迅速擴充醫生隊伍,填補醫護資源的不足。

不止醫科,她所在的時代,各行各業皆如此。

唐荼荼抓了一把頭發,清早芳草給她梳得整整齊齊的頭發,全被她抓亂了。

她蹙著眉,唇緊緊抿成一線,單看神情,不比在場任何一個太醫輕松,可唐荼荼的心率與脈搏都放緩了,沉入到忘我的境界裏。

她知道自己有過度依賴數據的毛病,哪怕走在東市上逛街,別人輕松玩鬧,唐荼荼會默默計算不同的岔路回家所需的時間,計較這三五十步的差別。

她也會在意“坐馬車的時候,捎帶著描畫繁體字筆順,晚上泡腳時順便復盤今日日程”這樣的瑣事,不停地壓縮時間。

盡管她知道這個低效率的時代,沒人會像自己一樣,對效率在意得近乎瘋魔。

但大數據的魅力始終亙在她心口——如果能有適配的行業、恰當的渠道,數據的價值就會飛快呈現。

後世龐大的數據庫,按當下的條件絕不可能復制,但可以效仿。若能得其萬分之一的便利,便是大善……

時間倉促,唐荼荼依稀中有了這個意識,無暇細想,手上飛快地畫起圖來。

一張相對專業的人物速寫,需時在15分鐘左右,如果是簡單捕捉動作的線條速寫,耗時能縮減一半。唐荼荼自己熟能生巧,速度可以壓縮到3分鐘一幅,基本上能跟上手術進程。

於是一頁頁圖文並茂的手術圖,在她筆端飛快成型。

——0:04:10,確定骨折部位。

唐荼荼畫了人體上半身的輪廓草圖,標注出肋骨塌陷位置。

——0:09:25,開刀。

她畫出了右側肋的開刀部位,刀口長約兩寸。同時標注了個“?”,意為離得太遠,看不清用的是什麽刀具,留著事後補充。

——0:13:19,右肺暴露。

畫了開胸後的傷口圖。

——0:18:45,發現肋間血管損傷,撐開肋間隙,清理血渾濁液,出血量(目測)約800ml。

——0:32:18,開始對肺部破損處縫紮止血。

……

屋裏血氣濃郁,帳外聲音嘈雜,唐荼荼畫得全神投入,屏蔽了一切雜音,什麽也沒留意。

直到眼前遞來了一塊帕子。

她頓住筆,擡頭看見二殿下。

“擦擦汗。”

晏少昰手一指,唐荼荼才看見這一頁剛寫上去的內容暈糊了,被自己的手汗暈開的,她精神太集中了,都沒留意到。

唐荼荼忙擦幹凈手,在腦門上也抹了一把,看字跡雖然糊了,也能將就辨出字形來,便沒理會,繼續往下畫。

榻上的褚泰安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

他想喊,想跑,想咆哮,想抱著爹娘哭它個天崩地裂——卻連嘴唇都沒能動彈。

太醫給他用了改良過的麻沸散,卻不敢讓他徹底睡死了,施以銀針叫他保持清醒。

褚泰安木愣愣的,他五感退化到了極低值,疼得不是很明確,卻能遲鈍地感覺到刀子在自己胸口劃拉。

他失血過多,眼前是昏黑的,似漫天的蚊蠅小點。

這位從小到大受過最重的傷——就是吃幹果時崩了顆牙的大少爺,站在生門與死門交界處,一時間湧出一種看透生死的超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