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所求(第4/7頁)

至於陳文鶯,她的辭呈是洛元秋上回親手交的,想來是海瑤不放心才做此安排。如今城中亂象初定,時局不明,還不如呆在家鄉更放心。

洛元秋點點頭,道:“方才我站在太史局門外,突然想起我們三人初見時的情形。”

陳文鶯也想起來了,說道:“我們上京以後等了不少日子才進的太史局,沒想到你剛到就進來了。這麽一算,這掣令也沒做多長時間,我還舍不得和你分開。”

洛元秋灑脫一笑,道:“不必因此傷懷,有緣我們還會再見的。”

白玢似有所覺察,道:“莫非……你也要走了?”

洛元秋道:“是。”

陳文鶯忙問:“你不是為了玉清寶誥而來的嗎,怎麽這就要回門派了?”

話一出口,她就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果然白玢在一旁微微搖頭,示意她不要再提。

兩人都知道,以如今朝廷對修士約束而言,想得到玉清寶誥比登天還難,若是洛元秋真以此為目的,只怕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去了。

白玢思量著要如何出言寬慰幾句,卻聽洛元秋道:“玉清寶誥嗎,陛下已經給我了。”

陳文鶯與白玢聞言如遭雷擊,一時間呆怔在原地,臉上都是一副‘你被騙了’的表情。

洛元秋見狀道:“是真的,不過他說此事不能宣之於眾,讓我偷偷帶回去就行。”

白玢反應極快,一想到上回和洛元秋一同登門拜訪的景瀾,頓覺頭皮發麻,想來無人膽敢當著這位台閣大人的面行騙才是。

至於皇帝為何會突然將玉清寶誥賜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宗門,白玢思來想去,忽記不久以前城中叛亂一事,心下一片了然。

必定是洛元秋在此戰中立有功勞,說不定以命相搏,才換得了這玉清寶誥。想到這裏,白玢不禁有些唏噓,有意轉移話頭,問道:“那玉清寶誥上都寫了些什麽?”

洛元秋道:“一個字也沒有,大印已經蓋好了,陛下說事急從權,讓我自己隨便寫幾句話就行。”

陳文鶯對她說的話向來深信不疑,喜悅道:“這是件好事呀,你總算是得償所願了!你準備帶著它回去振興師門嗎,需不需要幫忙?”

“振興師門?”洛元秋聞言深感莫名,道:“什麽振興師門?我帶它回去給山下的村長看,好告訴他們,這座山早已有主,決不能種果樹。就算要種,也不能全都種上梨樹。”

白玢一手按著太陽穴,深深嘆了口氣。陳文鶯疑惑道:“為什麽不能種梨樹,難道是有什麽忌諱?”

洛元秋語重心長道:“因為梨不好吃,種它做什麽?種點桃子杏子李子不好嗎,橘子柚子也成,味道都不錯。”

白玢:“……”

陳文鶯頭如搗蒜:“說的對,我也不喜歡梨,還是多種點其他果樹,不要全部種成一種,種些其他的不行嗎?話說我家鄉有一種海棠果,酸甜脆爽,味道也不錯,哪天你來河州我帶你去吃!噢,對了,義寧離河州不遠,還有白玢家的羊……”

白玢適時接話:“義寧人做羊實乃一絕,烹烤蒸炸,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洛姑娘若不嫌棄,可到義寧來看看,讓我略盡地主之誼。”

經這番岔話閑扯,倒是沖淡了不少別離時的感傷。洛元秋微笑著點頭,心頭一片明朗。別離有時,相逢亦有時,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皆如此類。她雖覺前路迷茫,但懷著這份友人間的小小約定,便如一只輕鈴在心中回響,縱是迎風飄雨,亦有韻律悠長。

陳文鶯附在她耳邊悄聲道:“我那兒還藏著好幾本你沒看過的話本,聽說聞道書齋近日又出了幾本新的,我正想約你一同去看看……”

話本!

洛元秋登時一個激靈,想起那本洛女俠與太守千金的話本,身形微僵,只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就此從這世上消失。

陳文鶯道:“咦,你怎麽了,怎麽突然臉這麽紅?”

洛元秋滿心想著要如何才能不讓她看到那本話本,咳了幾聲道:“我沒事,可能是有些、有些熱。”

說完一陣寒風吹來,白玢緊了緊袍子,看著樹梢上的雪困惑道:“哪裏……熱?”

洛元秋困窘難言,正當她進退維谷之際,忽有人道:“你們都聚在此處做什麽?”

來人一襲藍色官袍,兩袖雪花紛落,正是冬官正。三人剛要行禮,冬官正笑道:“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時候來太史局,想必是為了請辭才來的罷?”

白玢與陳文鶯面有慚色,欲向他告罪,冬官正卻不以為然,哈哈笑道:“無妨無妨!回去好好想一想,想明白了,說不定還會再回來呢!”

“你們二人跟我來,我與你們的師長有舊,還需請你們代為傳話。”他指了指陳文鶯與白玢,又對洛元秋道:“你是來找太史令的吧,他人現在就在夏官正所在的院子裏,你進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