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焚世(第2/3頁)

洛元秋嘆道:“還當台閣這般大的官,尚且能管上一管呢。如此說來,還是得去太史局述職,免不了巡夜了。”

三人一並走進內院中,洛元秋未忘那面鏡子的事,問白玢:“之前你說的那面鏡子在何處?”

白玢道:“在我叔父煉丹的丹房。”

洛元秋道:“去看看。”

這丹房在一處清幽偏僻的院子裏,院中自有一口水井,便於取水。丹房外栽種著許多樹木,想必到春來時草木蔥蘢,觀之別有一番韻味。但如今隆冬之際,樹木凋零,僅余枯枝懸冰,加之未有仆人打掃,顯出殘敗淒涼之意。

“昨日我與六嬸說了你會來,她便特意帶人將此處清掃了一遍。”白玢道,“不過叔父常煉丹打坐的那件屋子她未讓人動過,只自己進去看了看那面鏡子是否還在。”

他推開丹房的門,三人踏入房中,見四處掛著錦簾,簾上繡著白鶴祥雲或是靈芝奇藥,有經幡懸落,下綴鏤空銀珠,流蘇垂落,靜懸於空。陳文鶯伸手一碰,那銀珠便發出清脆的聲音,嚇了她一跳。洛元秋看了眼這經幡,道:“這是丹鈴,煉丹時若有爐氣外泄,此鈴便會響。”

陳文鶯問:“響又會怎樣?”

洛元秋道:“丹士篤信煉丹爐中自有氣生,氣在則丹能圓滿,氣消則丹毀,需耐心照看,爐中火候稍有變化,氣便可能外泄,所以在屋中設丹鈴,方便及時補救。”

陳文鶯氣消了大半,又蹭到她身旁道:“不過一爐丹罷了,何須如此費心?”

洛元秋莞爾:“煉丹不易,成丹更是不易。煉制之前,須得收集丹材,其中所需之物常人難以想象,說是千金不易也不為過,求索也格外艱難。煉丹有時需花費數年之久,還未必能成,你說怎麽能不費心呢。”

這丹房布置得極為簡潔,中堂設兩座樣式古怪的丹爐,看爐身所刻的圖案,大約已是幾代前的古物了。這兩座丹爐三足圓腹,厚重的爐蓋花紋繁復,刻著天靈地寶,日月初升,海浪波濤,正應了丹術中所言的水火相濟,陰陽調和,化物於爐中,取其精華之意。

這兩座丹爐比人還高出許多,三人圍著看了一會,白玢道:“這是我叔父當年不知從哪個山中尋到的古丹爐。”

陳文鶯奇道:“山裏還會有丹爐?”

白玢道:“化外方士,多藏於深山腹地,以求親近自然,修煉道法。別說是在山裏了,就算是在水中,我都覺得不奇怪。”

陳文鶯道:“水中還能煉丹?我不信。”

洛元秋道:“真的,我見過,還有在大海裏煉丹的呢。”

陳文鶯嘖嘖道:“那真是無奇不有,不知這群修行之人到底是怎麽想的。”

洛元秋看完那兩座丹爐,推門進到裏屋。裏屋東西稍多,木櫃上擺著祭拜用的燭台香案,錦簾之後,是一尊用紅布遮住的神像,兩側的長明燈早已熄滅。神像桌案前放著一張告神紙,字跡已淡,依稀可辨是一首詩。

“鑿井燒丹八百年,塵緣消盡果初圓。石床蘚甃人安在,綠水團團一片天。”

她的視線落在八百年上,又轉向那句塵緣消盡果初圓,陳文鶯湊過來看了看,問:“白玢,這是你六叔寫的?”

白玢道:“奇怪,這不是告神紙嗎,怎麽會在這上頭寫詩?”

陳文鶯道:“告神紙是什麽?”

洛元秋回答她:“開爐前祈願禱祝,將祝詞寫於這紙上,送入爐中焚盡,以求神仙庇護,丹成圓滿。”

說著她掀開紅布一角看了一眼,白玢道:“怎麽?”

“無事。”洛元秋答道,“我看這神像被紅布蒙著,還以為是什麽邪神呢。”

白玢看了眼那紅布之後的神像,頓時睜大了眼睛,道:“這、這不是……我叔父?!”

洛元秋笑道:“我就說怎麽沒見過這種打扮的神,原來是你六叔的像嗎。他為自己立像,又藏於此地參拜,這是什麽法門,怎麽從未聽過?”

陳文鶯原本還想跟著看看,聽她這麽一說,頓時想起了那天所見,白玢叔父戮殺那二人的場景,手一抖,縮回洛元秋身後道:“白玢你六叔是瘋魔了,在家裏自己拜自己?”

“求天求地求人不如求己,”洛元秋道,“立像也沒什麽,民自古以來,民間也有立生祠的。只是立了自己的像,拜自己,究竟所求為何呢?”

白玢將神像蒙好,神情復雜道:“他從前並非如此,到底為什麽會變成這樣……”

洛元秋眼神淡漠地掃過那神像,隨意道:“人總是會變的,那間屋子在哪,帶我過去吧。”

穿過一處長廊,白玢帶二人來到西面的一間屋子前。屋門未鎖,輕輕一推便開了。入眼是一座青銅丹爐,爐蓋上雕琢的火焰連成一片,仿佛灼燃欲飛。屋中布滿塵埃,木架上的藥材丹石隨意擺放,經書看了一半便攤在桌上,竹簡堆在角落。